我班有个孩子,叫马启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知道这孩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发言积极,爱举手。
班里的孩子一般分几类:优秀自信的——经常举手;内敛谦虚的——会也不爱主动举手;学业水平有待提高的——几乎从不举手。尤其高年级的课堂上,举手的少,观望躲闪的多。
马启祥是个例外,但凡提问,十有八九他都举手。或许你会觉得他是个学霸。不,刚开始他只是个学习中游甚至偏下游的孩子,所以他站起来回答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他经常跑题,答案经常让老师和同学摸不着头脑,另外他一口浓浓的伊川方言也常常破坏情绪,惹得班里孩子哄堂大笑。
放在一般孩子身上,言不对题总会有些许尴尬,甚至还会被人哄笑,举手的勇气慢慢就没有了。他呢,别人笑,他也跟着大家憨厚一笑,然后自觉坐下,并没有看出有多少不自在。等老师提出下一个问题时,他仍然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一直到现在鲜有人举手的六年级课堂上,他也总是老师们提问环节中最捧场的那一个。
作为老师,言语中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可有时也会被他不靠谱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打心眼里觉得这孩子憨厚得可爱。
我和这孩子挺有缘,二年级直到六年级,断续教了他两三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发现了他的变化——
上周五的那节课上,在他又一次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直击要害、清晰流利的回答结束后,我和全班同学一起鼓起了掌,我跟孩子们说:我们亲眼目睹了身边一个优秀孩子成长的过程,他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一次又一次的举手其实是给自己争取了一个又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人悄悄地进步着,不经意间,“宝剑”已锋从磨砺出,今天的他,当之无愧值得我们的掌声!
其实,我也和身边大多数人都像教室里那些不爱举手的孩子一样,遇到机会,爱往后面退,如若不是不得不做,一定不会主动往前走一步。我们又在顾虑什么?
在马启祥身上,我见证了坚持的力量,尤其是他敢于举手的勇气,将成为我的榜样!今后,我也想时常问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