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背后,都是“套路”

问题背后,都是“套路”

作者: 尝试新角度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9:56 被阅读0次

    韦特海默是爱因斯坦的密友,经常写信交流。在其中一封信中,韦特海默给爱因斯坦出了一道题。

    一辆破旧的汽车要行驶 2英里,上山和下山各 1英里。这辆车过于破旧,所以它上山时的平均速度为 15英里/小时。
    问:下山时它要开多快才能使上下山的平均速度达到 30英里/小时?

    初看,可能有一部分人就得出答案,应该是 45英里/小时或 60英里/小时,但这是错误的。

    可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不会上当。因为很多人看到这是给爱因斯坦的题,想必是有些难度,会尽可能思考一番。

    回顾这个过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想当然给出的答案,很可能是错误的。

    2.多花一点心思,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

    然而,尽管这个结论容易得到,我们却在现实中一再陷入“想当然”的困境。
    比如:我们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却时不时能看到水变汽油的“民科”;我们知道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极低,却因为看到中奖消息,马上冲向彩票店的“彩民”;我们知道手机不可能那么便宜,却有想要在火车站等地好好淘一款的……

    他们有的因为看问题不全面,有的因为受“聚光灯效应”迷惑,有的仅仅是可以解释为有“占小便宜”心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少一套完善的分析方法

    建立一套完善的分析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判断有依据。

    可能对这句话理解比较陌生,其实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上学,基本上每个学课都是建立一套分析“套路”。

    比如,语文,就是将脑袋里面想法组织表达出来的方法;数学,就是将估计的东西量化的方法;物理,就是把自然规律表达的方法……

    因为他们在学科化过程中,被抽离的过于严重(理想化),所以又让人觉得那么遥远,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学不好、用不上、不需要。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像公司组织一样,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

    比如,数学最厉害的,用来研究数学难题,理论物理最厉害的,用来研究理论物理等等。

    对于大多数人,就是要掌握基本常识、学会借助他人工作

    再进一步,基本常识,就是张首晟教授等人说的第一性原理:

    信封.jpg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底层认知,掌握问题的背后“套路”,才能找到合理靠谱的人,并借助其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背后,都是“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a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