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81362/8a54808fc98efb98.jpg)
在老家的时候,早听闻有一个叫“携.写.血”的教师团队,一群人相互扶持抱团成长。据说是一个班主任群体,每周一篇教育笔记,雷打不动,成果丰硕。在我的认知里,这个团队虽然是一个民间组织,却是一支铁血骑兵,冲锋陷阵毫不退缩。因为是自发组织,所以团队的倡导人显得尤为神秘,后来才知道他是济源一中的秦望老师。
去年我辞职来到南方。一天晚上,南阳才女苗旭峰加我微信,苗老师现在在厦门一所学校教书,她问我是否愿意加入“携.写.血”工作室?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铁血骑兵?哪有拒绝的道理?我欣然应允,走进了这支队伍。
这样,才得以认识秦望老师。
秦老师是全国知名班主任,踏实务实一点架子也没有。他给我们开直播讲座,不厌其烦一点一滴地讲解怎么写教育叙事、怎么累积材料,最令我震惊的是他的书房,彼时,他坐在书房里给我们做讲座,前后左右全都是书,一排排一列列很是壮观。他笑谈:“挣得工资都偷偷拿去买书了!”
随后没多久,就收到了秦老师的赠书,厚厚5本书,全是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实操,这些书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班会课的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条分缕析非常实用。
在得知秦老师来广东做讲座的消息后,今天我起了个早,约定8点钟会场见,结果还是因堵车迟到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秦老师,第一次现场听他的报告。
思维有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秦老师的整场报告几乎都在高阶思维层。干货满满。
近几年,我听到的名家名师的讲座不少,真正的名师总是善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他们自成一派各领风骚。如果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是“一棵树式”的讲座的话,那么由个例推广到普遍、由单个提升为系统的讲座,则是“一座森林式”的讲座。后者,需要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经验共同支撑的。秦老师的讲座,无疑是“森林式”的讲座。
换句话说,生动的案例凡是有些工作经验的老师谁都可以说几个,但系统的理论层面则非一日之功,是长期坐冷板凳之后的成果。
在异乡见到家乡名师,幸甚至哉,是以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