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手闲,看到一张蓼的图片,看上去虽然不怎么起眼,却越看越喜欢,所以就动手将它绣了下来。
蓼想到今天还要打卡,就顺便了解了一下它
蓼《诗经•郑风》有诗句描写了蓼花的样子。“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潮湿的水边生长着蓼花——因其茎和整个红色的花序都比较纤细,就像龙的体形,加上蓼花常生在水边,和龙比较类似,所以古人用龙来为这种野花命名。
《礼记•内则》篇里,更写出了蓼花的味道。古人炖鸡豚鱼鳖之时,要在腹中填满蓼。“豚,春用韭,秋用蓼”,炖猪肉的话,春天用韭菜调味,秋天则用蓼。还是李时珍讲得明白:“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这哪是花,分明就是调口的蔬菜。
查了资料才发现,古代的很多诗人也以蓼为主题写过很多诗
北宋梅尧臣曾有有《水荭》“灼灼有芳艳,本生江汉滨。临风轻笑久,隔浦淡妆新。白鹭烟中客,洪渠水上邻。无香结珠穗,秋露罗巾。
想象着,在水边一大片正在待放的蓼花,那样的美景该是怎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