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沐心怡然

瑜伽写作,到演讲弹琴,都是对自我的一个新的挑战。
听从于心流的指令,要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强,变的更优秀,各方面都比现在好,真正达到那个一直渴望想成为的自己。
是的,这就是现实丰衣足食后冒出的想法,也是精神的需求,并且,以提升人生的价值为前提,不想虚度余下的时光,不想生命的架构太过虚空,不想让精神陷入到缥缈和虚妄中。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有着非常好的生活环境,吃喝穿戴,衣食住行,早已不在话下,但内心的满足感,却越来越虚弱。
实际上,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造成了自我现有的生活状态,阶层地位,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一颗对未来的憧憬之心,而不是无力感。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毫不夸张,那真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为了家,长辈们整天想的是吃了这顿下顿在哪里?常常为一日三餐而发愁,尽管这样,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不像现时代的有些人,精神和思想都陷入了疲软状态,毫无斗志可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好,科技的发达造成了通信之便利,千万里之外的交流如同在家一样方便,但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而越来越遥远,越发的没有了幸福的感觉,原因何在呢?其实,这种现象,就是物质丰盛的过头而造成的。

一日三餐不用动脑筋思考,也不用发愁,味蕾的需求基本上都能够满足,很多人沉迷于网络,导致了精神之匮乏,思想之贫瘠,那绝对是玩物丧志,对他们可谓是日子没有好坏,时间没有短长。
由此说明,贫还是富,有还是无,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就是有句话说的那样:生活的幸福与否,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大小,物质的多少。
社会发展的进程,生活如此美好,对吃过贫穷之苦,并且,理解疾苦的人来说,应该知道满足,懂得珍惜,但忆苦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却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变得越来越世故和世俗。
实际上,在吃喝穿戴一应俱全的条件之下,人们需要的是大脑的丰盈,精神的享受,假如心中还保留着童趣的意味,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很多?生活才更加的有劲头,有奔头,活的舒心,顺畅,走想走的路,做想做的事。
对于一个经历过酸甜苦辣的我来说,真是满足于此时的生活,源于此,我们要感恩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也让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对未来的期待中,期待生活的有意义,期待生命的颜色丰富多彩。
闲暇之余,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弹琴听音乐,我想,最美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