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简书日更130多天了。对于活跃在简书中的众多优秀简友来说,这个天数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个人来说,算是我坚持最久的事情之一。毕竟我是一个典型的三分钟热度,连喜欢的游戏玩的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三个月,更何况是写作这样听起来有点枯燥的事情呢。所以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为什么能坚持下去?我想我也许可以用“福格行为模型”来解释这件事。福格行为模型认为:动机+能力+提醒=行为。动力要足够强烈,能力要求要足够低,提醒要足够及时,就能确保行为发生。
对外来说,动机从一开始的提升写作能力,到记录生活,现在又回归到提升能力。虽然内容又变化,但是愿望一直是强烈的,我也在不断反思中提醒自己,要先想明白目的是什么,再想怎么去实现。
很多人动机一开始很强烈,后来就会渐渐冷却,最后遗忘甚至产生相反的意念。这个时候就要加强仪式感,不断自我提醒和强化,不要忘记初心,才能保持一个始终如一的态度。
能力要求要足够低,简书的日更要求只有100字,随便感慨一下今日的天气和心情就已经足够了,所以非常容易达到。但是100字只是一个底限,一旦你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坐在电脑前思考,自然就会有很多思绪迸发出来。
提醒机制也很重要,我把简书app放在手机桌面最显眼的位置,每次唤醒屏幕都能看到,都会提醒一次自己,今天日更了吗?准备写点什么?计划什么时候写?有动机、有能力、受到了提醒,就会付诸行动。
如果不谈质量的话,写作其实很容易,会聊天就会写作。如果还不会聊天,说明你缺少一个捧哏。没事给自己接一句“怎么说(解释)”“后来呢(结果)”“为啥呀(原因)”,很简单就能聊下去。
那怎么提高写作的质量呢?我认为最基本的还是要言之有物,说白了就是写的东西要有信息增量,别人看了要么涨知识,要么能收获情感体验。
网络小说里有种水字数的“技巧”,比如要表现一个人的实力很强,先来一段正面的描写,写他的动作威力如何如何;再来一段对手的内心戏,他怎么这么强,上次见面还是个菜鸟,怎么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蜕变;最后在加一段路人的心理,“男主好帅”“我要是也能这么强就好了”。
几段话下来,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一个事,读者没有信息增量,自然就不会爱看。
技巧是需要慢慢磨练的,但是言之有物,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写作态度。就是在你写这篇文章之前,到底有没有想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是想分享看到的、听到的有趣故事,还是要表达自己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如果你连自己想表达什么都不清楚,那么文章失去了核心,自然就会是空洞的无病呻吟。
核心从何而来,认真生活,认真观察,认真反思。遇事多思考,问问自己:这个事值得跟别人说吗?如果要给别人分享,我会怎么说?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做到意在笔先,就不会在写作的时候茫然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