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篇有感

观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篇有感

作者: QYDY2020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08:56 被阅读0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信大家对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李绅的《悯农》定不陌生!这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诗,而且老一辈也总在告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因为来之不易。而上学时期,向窗外而望,也总是能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人。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感触已经没有那么深了。虽然家中仍有耕田种地的人,但渐渐地更多的是在宣传退耕还林,又或者家中只有老人或是留守儿童。

    我的哥哥姐姐们,倒是有所感触的,因为他们小时候是真的没有足够的米饭吃。也许更多的是粥,红薯,芋头之类的。而那个时候的中学也称为“农中”,因为上午上学,中午吃自己带的食物,下午要参与劳作。

    而我的爸爸或是姑姑那一代,则是经历过生产队的。小时候在家里也还见过一些粮票与布票之类的票据。

    虽然我们这一辈不用经历那么多,好在老爸的教导一直都遵循不要贪多,宁少或刚好,倒是让我们几姐妹也养成如此习惯。

    再后来,则是上学时在课本中见到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那时候,才感受到他的伟大,对中国甚至对世界的贡献之大。

    直到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带着禾下乘凉梦入睡了。

    而最近重温典籍里的中国《开工开物》乃粒篇,才发现,还有更早有着禾下乘凉梦之人--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他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有较也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还是更倾向于走出书斋,接触社会,游历四方与躬身考察。当然,也得感谢他的哥哥宋应昇和好友涂绍煃的一路支持。最终,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得以问世。

    而他们的一生都为此,而想所得的亦不是功名,却是满载而归的实用之学。正如他们所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截取于"典籍里的中国"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古有宋应星,今有袁隆平;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感谢先驱者们的付出!

    我们后辈应当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l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