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及时性反馈的利弊,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延迟满足的必要性。
也许你听过这么一个心理学实验:棉花糖测试
实验中,大人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面前的盘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在离开前告诉孩子:如果坚持一小会(15分钟),等大人回来时还没吃掉棉花糖的话,他们会额外获得一颗糖的奖励;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
所有孩子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诱惑。大约20年后,研究者调查了当年实验参与者的发展情况,发现当年成功抵御诱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抵御住诱惑的孩子们延迟了马上满足自己欲望的需求,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国外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力对将来生活的幸福程度预测力更大。这种自控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可以理解为“忍耐”,就是要控制住及时行乐的欲望。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2
但延迟满足又不是压抑。在“棉花糖测试”中,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好办法:“有策略的分配注意力”,比如有些孩子会遮住自己的眼睛,有些开始在房间里玩游戏,假装棉花糖不存在,他们把注意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中,暂时遗忘了棉花糖,由此成功的控制住了自己。相反,另一些孩子,一边死盯着棉花糖,一边不断告诫自己:“我不能吃,我不能吃。”结果,很快就失败了。
所以这个“忍耐”又不是单纯地忍着,而应该另外找个方式把注意力转移,转移焦虑,暂时遗忘欲望。
我带了一个新媒体运营。她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她很多任务,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做排版,那么她可能会去写每天的推送,或者搜集一下素材图片。把任务拆分在多个时间进程里面,而不是单线程地做一个事情就一定要做完这个事才能做下一个。主要还是她能心安理得完成这个过程,来源于她小时候物质条件不错的。
因为在资源条件匮乏情况下,吃一顿没下顿,会养成一个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习惯。就像原始人类由于物质缺乏就会碰到食物就疯狂地存储脂肪,以至于如今人类肥胖症泛滥。当物质条件充盈时候,或者有更多的机会成本时,就会有延迟满足的可能。
3
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这种自律能力发源于儿童时期,影响着成人时期。
也许你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艰苦,也是你的父母自律性差,也许你父母控制欲太强事事为你做主。这些都有可能破坏你自控力,养成及时行乐的随性性格。因为你的世界给你的反馈就是:这样是对的。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物质充盈,一个能够抵御眼前蝇头小利的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毕竟大成就除却运气等外界因素,是需要大努力,很难速成。
问题在于很多人养成的及时行乐的习惯,是来源于小时候过度依赖于父母,而没有形成一个自由独立的意志。这些依赖意志不相信事件能由自己来控制,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放任自己或者焦虑于一种“未完成状态”。
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做好工作:
一是给足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包括物质的安全和精神的安全。一些实验表明,0-3岁时期安全感的得到与否能够预测个体6岁以后的自律性,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长大后自律。延迟满足能力一般的体现就是自律能力。
二是以身作则。孩子有模仿学习能力,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试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呵斥孩子赶紧去看书学习,孩子会怎么想?自律能力差的孩子,父母一般好不到哪里去。
三是给孩子自由。很多父母喜欢什么都为孩子安排,吃喝拉撒睡一站式服务。这样很容易抹杀孩子的自主意志,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习惯。当一个孩子不相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掌控权,也不会认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更容易放纵自己。
4
那原生家庭和环境造就目前这个无法延迟满足自己的我,已经都养成坏习惯了怎么办?
拆分目标:把一个事情拆成很多小块。每次不是因为一件事做不完再做其他事情焦虑吗?拆分成小模块后,就能把一个小模块作为一个事件快速完成,完成后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模块或者做别的事情。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延迟。
注意力分配策略:在“棉花糖测试”中,孩子会遮住自己的眼睛,玩游戏假装棉花糖不存在等手段来控制住了自己。
所以,碰到让你焦虑的欲望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自己学会注意力分配策略。换个环境,把自己从当时的情景中脱离出来;找个更可能吸引你的事情去做。保持这样的训练后,养成习惯,就能够掌握并开始自行使用这个策略。
总之。一个不被自己欲望掌控的人,一定是个很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