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的速读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在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
身边总会有人炫耀自己读书的速度有多快,什么一年读几百本书,但是似乎却未见得他读了和没读有什么区别?这种阅读,就是停留在消遣、记忆或背诵层面的阅读,其最高境界可能就相当于免费看了场电影,或者把自己改造成了复读机。
然而,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应该是增长心智,提升理解层次,重塑我们的思维方式。
“只有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才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想要实现以增进理解力为目的阅读,恐怕非精读莫属。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法。
如果说检视阅读法是在一定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那么分析阅读法则是在无限时间内吃透一本书。所谓吃透,就是一直读到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为止。一个检验标准就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书的内容说一遍。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把一本书读透?
首先,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阅读,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将自己调整到主动阅读的状态。就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要一直保持追问、追索的状态,保持跟作者对话的状态。
“任何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都在于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自己找出答案。”
当有了主动阅读的状态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分析阅读了。分析阅读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找出这本书在谈什么。第二个阶段,找出它是怎么谈的。第三个阶段,对它谈的这些东西进行评论。
第一个阶段,这本书在谈论的是什么?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它的主题和议题。比如说一个小说的故事梗概,一本论说型书籍的主题大意,以及它大概是从哪些方面来谈的。也就是说,第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本书当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图景是什么。找出了这些,第一阶段就完成了。
第二个阶段,了解它怎么谈的?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什么样的论述,推导出了第一阶段我们看到的图景。所以,第二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找出作者的主旨。所谓主旨,就是作者对于一个事情的判断、说明与结论。
第三个阶段是怎么样评论这本书?如果想要评论,首先必须要确定已经完全了解这本书了。了解是指什么呢?不仅是指对书中写的内容了解,对它为什么或者怎么说了解,还要了解这本书在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当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要从他的生平背景、理论背景、时代背景来了解这本书的定位、价值及其观点的内涵意味。
确定自己完全了解这本书了,就可以开始评论了。评论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异见,一种是知识层面的异见,一种是观点层面的异见。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知识是既定的事实,观点是基于个人的判断,它们的基础不同。知识层面的不同意见是可以被消除的,而观点层面的不同意见则需要基于尊重、对等等原则进行讨论。
最后,当我们对一本书进行评论时,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来入手——知识不足,知识有误,逻辑有误,分析不完整。而不管是哪一个方面,我们都需要举出相应的反例。
至此,分析阅读就完成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没有先后顺序。真正的读者实际上一次就能完成所有阶段,或者将其重组,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这是融会贯通的。
*本文内容摘自以明读书会直播分享课《如何阅读一本书》,扫码或点击阅读全文即可回看直播视频。
以明读书会,每月一期直播分享课,由资深专家、学术大咖带大家深入了解一本好书,以及和书相关的内涵外延。
7月我们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哦,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