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同事跟我说,读了一些书,消化不了,感觉读了没什么用,问我是怎么读书的。
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有点惭愧,因为我读的大部分书都没什么用。
这个惭愧还有数据佐证:上周末,我在豆瓣上整理了下自己读过的书,复制粘贴出来到excel,做了个书单,数了下有580本。我给这些书本做了分类标签,一共66个;我又对这66个标签归入了两个分类,一个是“有用”的,一个是“没用”的。我把当时读书是为了学一个东西、带着目的去读的,标记为“有用”;把读着玩儿的书标记为“没用”。
统计结果出来:我读的书里,80%竟然是“没用”的。
这个结果出来让我有点沮丧,毕竟,我还是期望自己这个结果表现得更好一点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凡事都得带着目的,凡事都得有个目标。现在大多数时候也这么认为。
比如创业需要上市目标,工作需要项目愿景,职业需要职业目标,面试的人会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开年的时候微信朋友圈会晒出大家的年度目标……
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各种中长短期目标中一天天长大。
制定目标,让我们更加高效。
就像跑马拉松,制定了要跑马拉松的目标,日常的训练才紧凑起来;跑马拉松的时候,知道自己距离终点有多少距离,才让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迈进。
凡事都需要目标吗?
爱丽丝漫游仙境里有一个故事,有一天爱丽丝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只龙猫,她问龙猫,请问我该走哪一条路?龙猫说,你要去哪里呢?她说,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龙猫说,那你选哪条路都可以。
有个目标,可能去到目的地。
没有目标,可能去任何一个地方。
说回到读书,还是有20%的时候(呵呵),我带着目标去读一些书。
读这些书有关痛痒,有关生计。比如理财知识啦(扫盲),时间管理啦(为了更好的培训),商业和创业啦(更好的理解企业运作),心理学管理和营销啦等等等等。读这些书,就像读一部机器的说明书,读完,了解了这部机器是怎么回事,合上书,感觉获得了干货,卷起裤脚下田去,去干活,去运用,去赚钱,去生活。
而大多时候,我没目标的在读书。
读这些书无关痛痒,无关生计。读到一定数量,开始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就像品酒一样,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来。有些书是一夜情,有些书是佳偶,还有些书是灵魂伴侣……
在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棋王》里,阿城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很后悔用油来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意,还用书和电影儿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足,因为这些在他看来,实在是超出基准线之上的东西,他不会为这些烦闷。我突然觉得很泄气,有些同意他的说法。
是啊,还要什么呢?我不是也感到挺好了吗?不用吃了上顿惦记着下顿,床不管怎么烂,也还是自己的,不用窜来窜去找刷夜的地方。可我常常烦闷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就那么想看看随便什么一本书呢?电影儿这种东西,灯一亮就全醒过来了,图个什么呢?
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是关于活着的什么东西。”
用这段话来解释为什么要读无用书,就好理解了。
无论是有用书,还是无用书,还给了读者另一个机会——就是“对话的可能性”,和写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
而对话久了,读书的人也开始有了表达的欲望,开始了新的“对话的可能性”。
所以,读书吧,管它有用没用呢。
PS1:推荐一本对读书人很有用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