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并不是绝对的是与非,而是你相信是,它就是是,你相信非,它就是非。关键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看事情的人,在于那人的经历和观念。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在后来成长过程中,如果接触了不良的东西,那么品性就有可能会变坏。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和调教,才能去恶存善。我信奉性善论,因为我看到的大多数事物是善良的、美好的,相信人生而为善。我大学一个英语老师则相信性恶论。她大学时是班支书,一个家里贫困的同学没领到助学金,同学找她,她去找导员,据理力争,结果惹了导员生气,很长一段时间给她穿小鞋,后来才知道,其中一个领助学金者是内定的,在她的观念里,那个导员就是有着未被教化的恶。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念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接受哪个是根据经历和阅历来的。(友情提示:不要因那些内定而心生怨愤,这些都是怨愤也解决不了的事,况且也不值得怨愤,整个世界万千山河,资源良多,这个被占,就努力争取下一个!)
前几天看了一片文章,讲的是快成为亲家的两户有生意往来,A户是卖方,B户是买方,A收整没找零,却花了钱在运输上,后来B户发现,觉得对方不是老实人,就让女儿和A户的儿子分手了,那篇文章是站在A户的角度写的,文章下面是一片站A户的人,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家儿子或自己本身没有女朋友想多个人陪,或是因为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是真正的想法。客观评价,这属于站两方都有理的事件,哪个有共鸣、那个符合经历就站哪个也没错。
街边乞丐乞讨,有人愿意布施,有人觉得那是骗子。事实上,这两种想法也没有对错之分,有的人被骗过,当然就觉得那是骗子,有人觉得那人可怜,自然就会伸出援手,单看各人的想法。
这世上绝对的是与非、善与恶本来就少有,相信想相信的,相信那一个能让你变美好、乐开怀的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