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冯志亮先生解析《中庸》:中庸之道,作为人

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冯志亮先生解析《中庸》:中庸之道,作为人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09:48 被阅读0次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庸之道,作为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只有那些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所以孔子才会这样说:“平定天下,治理好国家不是一件难事,辞去高官厚禄,去做平民百姓,也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可是,如果想要达到中庸之境,就没那么容易了。”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想要做到中庸,想要秉持中庸之道,是多么地困难。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中庸思想是多么地深刻和富有见地,不然,为什么一般人不可企及呢?

      平定天下,这样的世间创举,难道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吗?这样开百年基业、奠万世太平的丰功伟绩,难道说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吗?哪一个王朝的开创,哪一个政权的巩固,不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的征战杀伐,有多少人战死沙场,多少人埋骨他乡,才能奠定一代基业,才能换取一方太平。可以说,天下的平定,九州的统一,是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中间经历的千难万险,我们可想而知。

      然而,平定天下的这些困难,在孔子的眼里却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这件事情的难度和想要达到中庸之境的难度相比,根本不堪一提。想平定天下固然要尝尽百般苦难,历经无数风雨,中间可能有无数次失败的酸楚与伤痛,无数次面临死亡的威胁与恐惧。然而,这些风雨和苦难,却比不上要达到中庸之境所要经历的林林总总。可见中庸之境是多么的神圣和高远,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

      平定天下磨难重重,难道说想要治理天下就容易了吗?“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政权建立以后,它要去处理和应付的事情会更加繁重,君主这时候已经是一国之君,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这时的政权,不仅要注意外在力量的动态,小心敌人颠覆自己的政权,侵略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要时刻留意着朝中乱臣贼子图谋不轨,犯上作乱。此外,还有那些黎民百姓,他们人数众多,如果不处理好和百姓的关系,他们则会揭竿而起,那样政权的统治就受到了更大的威胁。所以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然而,这些在孔子看来,比起要达到中庸之道,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每个人都有功名利禄之心。试问,哪个人不想在世间有一番作为,扬名后世?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追求,也是想将来学有所用,为自己日后有一番事业做一些必要准备。

      功名利禄既然如此遥不可得,那么如果一旦我们被授予了高高在上的职位,一旦我们可以获得人人羡慕的报酬,我们会毫不在意、从容淡然地放弃这一切吗?要知道,这一切可能是我们毕生想要得到的东西,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梦想和人生目标,想放下这一切,谈何容易?然而,如果拿放下这些“功名利禄”的困难,跟达到中庸至境的困难相比的话,后者的困难远远大于前者。

      想要达到中庸至境,想要终身秉持中庸之道,它的难度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天下可以平定,国家可以治理,功名利禄可以放下。而中庸之道在远方的更远方、高处的更高处,等着我们去追求、去秉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某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或对他人的情谊,一本正经地说,为了怎么怎么样,上刀山下油锅也在所不惜。其实,这不过是一时热血沸腾而脱口而出的话罢了。如果眼前真有一座刀山的话,恐怕几乎没有人有勇气一步一步握着刀子向上爬的。

      我们作为人世间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身体不是铁打铜铸的,好生恶死之心人皆有之。“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这种人生态度不可取,但它也反映了世人对人生的留恋,对永恒生命的追求。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由血和肉构成的,试问有几人可以坦然地去“蹈白刃”呢?因此,如果有人胆敢从那锋利的刀刃上践踏而过,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够义无反顾地踏上那片片白刃?

      然而,孔子却这样说:“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在孔子看来,从一片锋利的白刃上面践踏而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是可以做到的,做成此事的难度并不大。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才是最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达到和完成的呢?那就是中庸的境界。孔子拿世间最为困难之事来和达到中庸之境作对比,借以说明达到中庸之境界的困难。依照孔子的看法,我们虽说是世间普普通通的凡人,但是面对高官厚禄的名利诱惑,我们还是可以凭借一颗道义之心,秉持一股正气,不会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出卖自己可贵的人格。同样,我们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也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可能为了某个目标而赴汤蹈火,为了某个人而不顾个人生死。但是唯有中庸之境,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因为它是最高的人生智慧,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对于孔子的这种看法,我们也许会心生疑惑,难道中庸之道真的那么难做到,真有孔子说的那样困难吗?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按照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去行事,依据事物本来的自然秉性而为,要做到无过又无不及,既不能够做得过分,又不能够做得不到位。既然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那么我们的行为举动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自由行为。这样看来,只要我们遵守自然规律去行事,不“主观强夺”,似乎我们就达到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好像也没什么神秘之处。然而,孔子为什么一再对我们强调达到中庸之境的困难呢?为什么他会认为平定天下,开创王朝,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放弃功名利禄,从锋利的白刃上践踏而过,做这些事情的困难,比起想达到中庸之境,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是“小巫见大巫”?孔子绝非在故弄玄虚,他认为中庸之道的高深和难懂我们没有领悟。然而,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让我们不顾一切想要获取的,你可以把它叫作人性的欲望,也可以把它称为人性的追求。孔子深谙人性的深层心理,他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我们人类对于有些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凭借一种欲望的本能冲动,凭借一般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和智慧,往往会爆发出令人吃惊的力量,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创举来。比如孔子所说的,在锋利的刀刃丛中毫无惧色地践踏而过。

      然而,中庸之道所要求的那些东西,看似轻松平常,其实却不容易做到。中庸思想所倡导的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就是要泯除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提高个体的人格修养,使我们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各种高尚品德,成为一个道德和智慧接近完美的人,因此孔子才说:白刃可蹈,中庸难为。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冯志亮先生解析《中庸》:中庸之道,作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oe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