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荣格在远离世俗的村庄工作,发表了重要著作《心理类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在纽约农场的一间小屋内完成;导演伍迪艾伦,所有的写作都不受电子设备的干扰,坚持在打字机上完成;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期间远离社交媒体。
列出这些例子,并非让我们像这些伟大的人物一样远离世俗,从此不上网,而是想说明无论是谁,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都难以专注,工作产出值会很低。
反之,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进行深度工作。
第一,先搞清楚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的区别: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第二,长期分心,会导致什么后果:
一位斯坦福大学通讯学的博士纳斯认为: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务,他们不去思考为什么做这个,自己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已经变成了工作的奴隶。因为无法维持一个工作的记忆,所以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分散的。随之而来的,是启动更多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变得“心智残疾”。
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克服分心的欲望。
第三,如何进行深度工作?有实操性的方法:
1、准备计划日工作簿,以工作小时为计量
准备一个宽大的笔记本,我比较喜欢用网格本,记录每一个小时的工作内容,从大的内容精确到每一项任务。
要留些空白,方便更改计划,或者记录突发事件。
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决定你今天要完成哪些工作目标,计划用时多久完成,然后执行并反馈。
2、精选目标,记录周时间,反馈改进
确定的目标越少,越容易实现,切记不要贪多求快。
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
用一个日历、卡片、笔记本等,你觉得喜欢的方式,记录每一周的深度工作时间。我使用的方法是番茄钟,每天数据都可以记录,可以随手记下拖延或者没完成的原因,方便做周统计。
3、记录你的分心时间,合理利用4小时
以工作一天8小时为单位,一个熟练的深度工作者也就保持4小时的深度状态。
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做浮浅工作,当然也可以压缩用来做其他事情。
记录我们的分心时间,看看工作的时候,我们收发邮件,上网看新闻,参加会议,打电话等等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设定一个分心时间如1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可以分心,其余时间专注工作。
4、坚定目标,实行固定日程生产力
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深度工作,完成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实行固定日程生产力。
例如,我们的下班时间是18点,我在17:30完成了所有工作,那么就可以固定在这个时间不再工作。可以写写明天的计划,也可以想想今天的工作有哪些可以改进。
无效率、效率低的工作,对公司,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5、严格执行工作安排,使之习惯化
要想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伟大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
例如普利策奖获得者卡罗,办公室每一处空间都按照规则来布置,放书的位置,放笔记本的方法,就连墙上张贴的东西,甚至穿的衣服到办公室都一样,他认为这样能培养自己有条不紊。
我们可能做不到这么细致,但可以从中明白回归自己熟悉的环境,培养自己的固有习惯,有助于深度工作。
6、适当采取联机协作的工作方式
对深度工作的误解,可能就是一个人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
其实不然。
正如之前《跃迁》所说,这个时代需要联机工作,跟他人配合工作效率更高。这是不是跟深度工作矛盾呢?
并不矛盾。
与他人共同探讨,有利于我们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灵感,再独自工作的时候,视野会更开阔,效率会更高。
7、进行有成果的冥想,安排休息时间
我们会看到很多新闻,说某某年轻人过劳死,熬夜猝死,工作很重要,生命更宝贵。
我们要学会工作,有效率工作的同时,学会让大脑休息。早上或晚上养成散步的习惯,有成果的进行冥想,例如某某项目该怎么做,步骤是什么,可能刚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可以经过多次练习达成。
深度工作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让我们的大脑有松有驰。不是处于长期分心的“心智残疾”状态,而是科学使用大脑,挤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身心愉悦,得到放松。
最后,将《深度工作》中一句反复出现的话送给大家,“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