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有这个想法,写文章不要全是干货,理论上都是道理,虽然能让人晓其意,甚至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但远不如通过叙事和散文描述产生的共鸣来得强烈,前者是直铺陈述,后者是意味婉转,感触这东西还是后者来得更意味深长些。
自己写了这么多,往往都是干货居多,讲道理,说事实、摆例子,归纳起来一概是说明议论而已,单一的套路用多了就不新鲜,大家应该多尝试一下其他的文体,比如诗一般的散文等就是很好的抒情寓理方式。
这两天特地搜看了《和时间赛跑》和《桃花心木》,心里读来暖暖的,仿佛是作者本人轻声朗读一样优雅的音符缓缓的进入耳朵儿里,又像是呈现在你我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儿一样,令你找寻回忆曾经童年的美好幻象,只可惜那时的我们没有诗人般的特质,去发现它的真善美。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进步是源于内心的需要,而狭窄的想象又反馈制约我们进步的阶梯,绕了多少曲曲折折的小路,却始终是原地重复的回转,固步自封依旧是文章创作的最大障碍。
必须得有所突破,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去发现美的东西,幸福的印记,通过记述某件生动的故事来触动心的琴弦,有弹性的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增添文章的力度,让文章“有血有肉”栩栩若生。
作家的文章优美旋律,婉如一股春风扑面,文字散发的韵律让人遐想联篇,它们并没有过多的说明议论,刚好和我们整篇都在讲大道理截然相反,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说了这么多,本篇也是未能“脱俗”,毕竟惯性思维统筹了创作意识,虽然开篇就提出的观点,但还是终究让平凡占了上风,平凡的我们没有一双提练生活中有关所有一切关于人生哲理细微的慧眼,这就是具体的原因,今后要用心多体会体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