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散文,相信很多人都已读过此文。
仲永诗书天赋高于常人,无师自通,五岁便能即兴作诗。照此以往,仲永至少可与在历史上留有光辉烂灿一笔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在史书评说中一较高下。《咏鹅》诗据说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相比之下,仲永天资高于骆宾王。然而,仲永父亲带着仲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凭借仲永的小才华四处捞金,乃至仲永七年之间忙碌于应酬,无所学,学问无长进,终“泯然众人焉。”
骆宾王呢? 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诗作,尤以《帝京篇》和《讨武檄》最享有盛名,并且在初唐政坛上施展过自己的抱负。
所谓格局,是一个人对待世间万物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和新的思潮,不愿意从外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而无法实现自我提升与人生飞跃。
《伤仲永》告诉我们格局决定人生,学习改变命运。仲永出生寒微,世代务衣为生。其父看到儿子有异才,只想到以儿子文学上的天赋去赚点小钱,贴补家用。他的格局太小。他并不奢望儿子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只求现实安稳。仲永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么可能早立志,立长志呢?
而骆宾王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之后。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骆姓家族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有此家风,有此格局,骆宾王的后天教育一直是处于时代前沿水平的,他的格局自与仲永不同。
我曾参加过一个培训讲座,听过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人生故事。二十多年前,一个来自于贫困农村家庭的就读于首都名校的大学生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四年时间一直忙于带家教,负担自己的大学开支。大学期间,他没花父母一分钱。毕业时,他还给了老父亲六千块钱。他的父亲激动地热泪盈眶,一把抱住他,大喊了一声:“我的好儿子!”毕业以后,家里不愿让他待在北京,跟他说道:“全家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你想待在北京过自己的逍遥日子怎么可能?你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家。”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位大学教授坦言,他当初留在北京的同学比起他这个一年要在全国做许多场讲座的教育学教授,人生的见识更多,格局更大了。
在这位大学教授的家庭熏陶下,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成了他人生最大的动力。他在四十多岁时小有成就,有了赚钱的能力。然而,据他陈述,当初留在北京的那些同学,他们的父母亲往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教会孩子的除了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还有人生的更大的格局。一个人的价值除了创造物质财富,还有对丰富的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个人思想的光辉与魅力来自于他/她的格局。做一个愿意学习,一直学习,包容他人,温暖世界,温暖他人的有人格魅力的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一大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