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承接上面!点击上面,完整阅读!
为什么你一直很努力却超越不了竞争对手?
为什么多年来你的生活还是没太大改变?
为什么你的事业多年来仍在原地徘徊?
......
人生最可怕的认知状态,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过......
无需担心,学会本文介绍的技术,你将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01
一个乞丐站在路旁卖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
过了一会儿后,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几年后......
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诉商人:
他就是当初卖橘子的乞丐。而他生活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乞丐逆袭的原因是什么?
世间万物都存在于自然规律所设计的框架内,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所限定的框架里,如果不能突破框架,将永远不得解脱!
为什么农民的孩子大多选择务农?为什么官员的孩子大多走上仕途?为什么商人的孩子大多精于算计?因为......
他们都活在固有的框架内!如何摆脱框架的束缚,唯一的途径就是突破框架!
乞丐变商人,关键在于他突破了自己无形的框架,重新给自己定位,相信自己是商人。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故事——
1939年, 加州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因睡过头,错过了上课时间,他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时,看到黑板上有两道统计学的题目,以为是教授留的作业,于是就抄了下来。
回去之后,发现这两道题目比平时的功课要难很多,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做出来。由于晚交了作业,他向教授表示抱歉,教授也没当回事,只是随口让他把作业扔桌子上。
六个礼拜后,教授激动地跑过来对他说:你居然解出来了!这两道题可是从爱因斯坦之后还没有人能解出来的难题(确切来说不是“未解难题”,而是未被证明的统计学定理)。
这个人就是著名数学家、线性规划之父,乔治·伯纳德·丹齐格。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丹齐格在这个故事中抢尽了风头,但老钟想介绍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
所有没有解出题的同学,包括那位教授——他们就是被无形的框架困住的人。
他们被“世界难题”这个框架给束缚了,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做到,而丹齐格却因为迟到而未被植入这样的框架,因而成就了自己的学术之路。
一个框架差点耽误了一个数学家,那有没有什么框架也差点耽误了你呢?
我不知道你原本可以成为什么更厉害的人物,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被“框架”所包围,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世间万物都存在于自然规律所设计的框架内,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所限定的框架里,如果不能突破框架,将永远不得解脱!
人生最可怕的认知状态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了。
普通人很容易自我束缚,然后莫名其妙地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如果你知道有这么一个无形的框架存在,或许就能打破它迎来另一种人生呢!
想要打破这个无形的框架,还得先从我们的语言与文字开始说起。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带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
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有可能面临杀头罢官之险;
“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最有威力的沟通就是重构角度,了解人性,顺应人性,借力重构技术效果惊人。
一自助餐厅,由于顾客浪费特别严重,于是出台了一项规定:“凡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可想而知——生意一落千丈!
后老板寻求高人指点:将售价提高十元,标语改为:全场任吃,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十元!结果不但生意火爆,而且还杜绝了浪费行为!
启示:
是人都怕吃亏,是人都喜欢占便宜。任何时候,都不要有给客户“吃亏”的感觉,而是要留给他们“占便宜”的机会。
重构技术可以理解为重新框式,要想改变你当下遇到的所有问题、困难、挫折等,就要重构你的思维!思维重塑,才能成功逆袭!
未完待续......(后续详情见《点金思维》连载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