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知道了海蓝博士,38岁以前专注于眼科,猛然,她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38岁后,她转学心理学。她的书籍《不完美才美》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会在挑选东西、选择事情的时候,追求完美,但常常得不偿失。我慢慢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当我去接受这些不美好的时候,我更容易满足和幸福。书中有个片段是讲痛苦,这个场景我们常常会发生,所以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思考。
亲密关系首先,我们来看书中的原文片段
痛苦是由两个核心和三个层次组成。两个核心:第一,客观发生的事情;第二,自己编演的悲剧。三个层次:当现实和预期相差太远,产生第一层痛苦;然后就要求别人改变,别人不改,就认为自己没有被爱、被认可、被尊重,产生了第二层痛苦;之后就开始指责、对抗甚至攻击,这就产生了第三层痛苦。
其次,我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下片段
这个片段应该经常发生于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桥段中。生活中现实和预期相差很远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落差,也就是期望太高,期望过高的情形下,我们往往心理很不舒服。然后我们就要求对方改变,但是缺点不是很容易改变,因为它已经造成了对方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你自己认为自己不被爱,不被认可,不被尊重,而对方会因为你的试图改变,也认为他不被爱与理解。之后你们就开始相互指责,相互对抗,甚至相互攻击。
然后,我回忆自己的过往经验,思考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此片段类似的事情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亲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一个痛苦轮回?我们痛苦的伊始就是我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而他人并不能满足于我的这个期望,从而产生争吵。在我的感情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我知道争吵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当不开心的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会试着去沟通,去化解。但是这样的沟通和化解也是带着指责的口吻,意思似乎是我受伤,因为你。一次次的累积,依然会导致矛盾激化,大战爆发,似乎比小矛盾的爆发更加严重。
最后,如何把这个片段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回到痛苦的原点,是我们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望呢?原因在于我们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爱,希望对方直接给予。要知道,当我们把手伸向别人,太过需要别人来满足我们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主权,这样就让自己处于一个被动和依赖的状态。
要想摆脱这样的状态,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不自觉地会扮演如下几种角色,一般有“朋友”角色、“情人”角色、“父母”角色、“孩子”角色。把自己扮演“朋友”角色的话,就会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就会互帮互助,对待这段关系是平等独立的;扮演“情人”角色的话,就会关心、爱护对方,会感到温情体贴和浪漫欢愉的;扮演“父母”角色的话,往往就会带着指责、命令、批评的口吻,希望Ta听我的;扮演“孩子”角色的话,总希望自己得到保护和照顾。其实,每一种角色都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掌握各自的平衡。一般情况下,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朋友”的比重最大,然后是“情人”,最后是“父母”和“孩子”。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做自己的情人,先爱上自己,让自己拥有了自主权;然后可以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扮演“朋友”角色和“情人”角色,分享彼此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梦想和希望,也可以坦诚自己的错误与恐惧,呈现彼此的脆弱与孤独,无论何时,都能像朋友一样支持理解对方,像情人一样心心相印。
总之,每个人的幸福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和味道,而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我想绝对是香甜的味道。
我是金娜,希望我的文章你能喜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