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给一个孩子咨询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想到了我们每位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业的那一份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有焦虑是好事,焦虑帮助我们采取某些行动,避免事态严重化,但若焦虑让我们看啥都是毛病,整天让自己紧张担心,就该注意一下了。

事实上很多家长对⼦⼥的教育与学习要求超过了⼦⼥的⽣理和⼼理承受限度。
并且,当孩⼦达不到预期的⽬的(如考试没有考好)时,“恨铁不成钢”的⽗母总是更加责难孩⼦不认真,不努⼒,甚⾄责骂孩⼦。
结果造成的恶果是:⼦⼥怕学习,⾏为习惯也不好;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对⽼师的教育反感;在家⾥与⽗母的关系更是⼀团糟。
有些学⽣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学习成绩⼀落千丈,与家长最初的愿望背道⽽驰。

青少年属心理冲突高危期,很多父母很难出专业性支持,所谓“人在心不在”,但请先就孩的情绪去多些理解和扶持,有一个意识: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反判吗?还有有被误解和错过了?我们如何给予支持?
就愈发感觉:妈妈情绪平和,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你们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