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娜塔莎之舞》上·上

《娜塔莎之舞》上·上

作者: 精读猫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05:15 被阅读0次

    文/精读猫

    大家好,我是精读猫,今天为大家精读的这本书叫《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作者是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奥兰多·费吉斯。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俄罗斯情结,

    对俄罗斯文化怀有强烈的兴趣,

    这当然与特殊的历史机缘分不开。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以俄为师一直是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追求。

    体现在文化领域,

    就是俄罗斯的文艺作品被不断地介绍起来,

    并且广受好评。

    比如鲁迅对俄罗斯文化就情有独钟,

    猜一猜鲁迅的外文藏书哪一类最多?

    没错,

    俄文书达到600多种,

    涉及哲学、

    文学、

    美学、

    社会思潮等方方面面。

    更惊人的是,

    鲁迅一生写了约600万字,

    其中有160多万字是对苏俄作品的翻译。

    鲁迅成名作《狂人日记》也参考了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的同名小说,

    他对俄罗斯文化的倾心可见一般。

    另一位作家巴金,身上的俄罗斯印记更是明显,

    他笔名中的那个金字就取自俄罗斯思想家克鲁泡特金、

    普希金、

    托尔斯泰、

    高尔基等俄罗斯作家,

    也都对巴金的创作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到了上世纪50年代,

    苏俄的小说、

    电影、 音乐更是大量引入,

    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至今上一辈人还能哼两首前苏联歌曲,

    比如《喀秋莎》、

    《红梅花儿开》、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

    其实这些歌曲70后、

    80后同样很熟悉,

    而在社交网络上又流行起一种新的说法,

    管俄罗斯人叫战斗民族,

    不少人还兴致勃勃地探究战斗民族是如何养成的,

    同俄罗斯文化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也对俄罗斯文化充满好奇,

    那么这本《娜塔莎之舞》绝对不容错过。

    本书作者费吉斯教授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致力于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研究,

    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书是其代表作,

    一出版就好评如潮。

    讲俄罗斯文化的书汗牛充栋,

    凭什么这一本能脱颖而出呢?

    首先这本书涵盖面广,

    对俄罗斯文化在文学、

    音乐、

    艺术、

    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作了全面描绘,

    俄罗斯文化史上的名人几乎都有涉及,

    像普希金、

    托尔斯泰、

    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巨匠,更是重点介绍。

    其次,

    作者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名人故事,

    而是把每一个文化人都放置到他所处的时代去理解、

    去阐释。

    所以尽管书中出现的人物不下百位,

    却丝毫没有杂乱之感,

    他们被妥善安置在各自的脉络中,

    进而让整个俄罗斯文化的脉络清晰可辨,

    这是一般的文化史著作很难达到的境界。

    最后,

    这本书厚是厚,

    但是流畅、

    生动,

    出场人物个个鲜活、

    生动,

    仿佛近在眼前,

    这也是一般的历史类著作难以做到的。

    我们再来说说本书的书名。

    为什么叫《娜塔莎之舞》呢?

    原来娜塔莎是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重要角色,

    全名叫做娜塔莎罗斯托娃。

    他出身俄国上流社会,

    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生活习惯非常西化。

    相形之下,

    对俄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娜塔莎就不怎么熟悉了,

    甚至是相当隔阂。

    一次,

    娜塔莎和哥哥到一位退休军官家里做客。

    吃过饭,

    军官唱起了俄罗斯传统民歌《在大街上》

    娜塔莎从来没听过这首歌,

    但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她的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于是在军官的招呼下,

    娜塔莎站起身,

    跟着节奏跳起了原汁原味的俄罗斯舞蹈。

    这是战争与和平中的著名桥段。

    在作者看来,

    托尔斯泰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方面,

    当时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大多是贵族,

    自幼受西方教育,

    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举止都十分西化。

    另一方面,

    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早已像种子那样植入心田,

    一有契机就会萌芽。

    《在大街上》这首民歌正是让娜塔莎心里那颗种子破土而出的契机。

    也就是说,

    娜塔莎身上兼容了两种文化基因,

    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

    这两种文化原本各过各的,

    互不来往,

    但十九世纪开始两者发生了激烈碰撞,

    在碰撞过程中,

    俄罗斯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并且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文化,

    包括文学、

    音乐、

    建筑、

    绘画、

    民间艺术等。

    《娜塔莎之舞》这本书就细致描绘了俄罗斯文化独具特色的形成过程,

    我将分上下两集为你精读本书的精华内容,

    揭开俄罗斯文化的神秘面纱。

    在上集中,

    我讲两个关键年份,

    1703年和1812年,

    这两个年份对于俄罗斯文化的诞生和转折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下集中,

    我将为你解读俄罗斯文化的三大基因密码。

    好,

    现在开始俄罗斯文化的两个关键年份,

    1703年和1812年。

    先来说1703年,

    这一年春天,

    沙皇彼得一世做出重大决策,

    在俄国西北部涅瓦河汇入波罗的海的地方建一座城市,

    这就是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可不是突发奇想,

    当时的俄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各个领域都落后于西欧,

    被认为是一片蛮荒之地。

    就拿精英阶层贵族做个比较吧,

    在西欧,

    贵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庄园,

    生活富足, 讲究。

    有大把时间从事文学和艺术进行发明创造,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精英、 社会精英。

    俄国贵族却完全不同,

    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

    因为俄罗斯的土地都属于沙皇,

    法律上贵族只是沙皇的奴隶,

    必须绝对服从命令。

    当然沙皇也会赐予贵族领地和农奴,

    但可以随时收回,

    就连贵族的身份,

    沙皇也能任意剥夺。

    像意大利的美第奇、

    英格兰的卡文迪许这样源远流长、

    根深叶茂的贵族之家,

    在18世纪前的俄国根本就不存在。

    相应的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也无从谈起了。

    那时候的俄国贵族生活条件简直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他们别说庄园了,

    连好一点的房子都盖不起。

    大多数贵族都住在小木屋里,

    家具破败、

    饮食粗陋,

    不比农民强多少。

    一位在1630年代常驻俄国的欧洲特使就曾经记录到,

    睡得起羽毛床垫的俄国贵族少之又少,

    那他们睡哪儿呢?

    在长凳上铺上垫子、

    稻草或者衣服,

    直接躺下,

    有的干脆跟仆人、

    鸡鸭混在一起睡,

    瞧瞧这哪有一丁点儿贵族范儿。

    这样的人不能指望他有什么文化造诣。

    事实上俄国贵族大多不识字,

    有的连2加2等于几都算不清楚。

    沃伦佐美第奇这种能跟米开朗基罗谈笑风生的大贵族,

    在俄罗斯出现的概率基本为零。

    这样糟糕的文化软实力同俄国日益增长的国力是极不匹配的。

    经过历代沙皇的扩张,

    到彼得一世登基的时候,

    光算国土面积,

    俄罗斯已经是大国了。

    然而文化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改观。

    当时西欧各国已经经历过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娜塔莎之舞》上·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sx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