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我们这一代从记事起,读书成了第一要务,似乎也成了一等的苦差事。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是,三更起五更眠的日子还是有的。那时候高考的重压之下,大多数时间奉献给了教科书,其实教科书里有好多精华,但是一旦成为一种任务,量化为某些分数,精华便也变得索然无味。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若想毁掉一首你喜欢的歌,就把它设置成你的闹钟铃声吧。读书的道理也一样,所以那时候在教科书中获得的乐趣少之又少,更多时候它以一种谋取分数的工具或叩开高一等学府的敲门砖的形式存在于我们成长的时代。
读书的幸福时光,应该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大学的阅览室里有大大的玻璃窗,临窗放着几张大桌子,那时候常常在午后坐在阅览室里看自己喜欢的书,一消磨就是一个下午。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铺在桌子上,温暖而透明,和着空气里弥漫着的书籍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对书籍的选择,和年龄有关也和趣味有关,这些年来,读过的书不算少,但是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少不更事的时候多随波逐流地读一些畅销文学,甚至曾说过“读书破万卷算什么难事”的狂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逐渐沉淀下来,才发现真正能经得住大浪淘沙的作品自己读的实在太少了,急忙低下头俯下身,让自己化身为一个空空的杯子,祈望能承接先贤的一点智慧雨露。只是此时,人生已过半,岁月苦催逼,于是内心常会有一种惶恐,如同面临一座可尽情开采的宝藏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连个包裹也没带更别说开采宝藏的工具了。想起古人一句话“书到今生读已迟”,谈的是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的典故,说黄庭坚能做到诗书画三绝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而是前世已读了很多书了。故事说的是有关轮回的玄妙话题,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这也是古人面对浩瀚书海顿感人生苦短而发出的无奈慨叹。就算是为来生读书吧,我也愿意让自己的今生徜徉在这美好的书山书海当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日益厚重和高贵。
正因为有了书籍,我们才可以身在方寸之地,心飞万里之遥;才可以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们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才可以体会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提到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
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一种灵魂的散步或者远足,首先我们要有一种悠闲的心境,所以我一向不大赞成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劝学箴言,读书这东西若是离名利太近也就没有那么纯粹了。当然,我们还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身体上,也包括心灵上,还有物质上,近年来也常常想起高中时候读“闲书”的经历,那时候读的多是言情或者武侠,常常是在课余的时间争分夺秒甚至忍不住在上课期间就在课桌下面偷偷翻阅,读得心惊胆战惊险万分,如今想来那时候冒险的刺激反而大于读书的乐趣,更像一个孩童小时候背着大人偷偷溜出来玩的心情,只是,溜出来玩一玩可以,若是因此忘记了回家那就成了“迷路的小孩”了。至于读过的收获,自然是读得浮皮潦草不甚了了。回头想想,也许还是因为自己当时候的人生积淀不够吧,经历有限视野有限趣味有限,自然收获也就有限。化用史铁生的一句话,读书也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啊。倒是少年时读教科书的滋味如今想起来却有些变了,苦味之后渐觉甘甜,有点像云南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都说一个人开始回忆就说明他老了,也许我真的开始老了,白驹过隙,这样过得飞快的日子里,还是赶紧读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