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理论。成为物理学的新框架。
1978年,30岁出头、攀登经验丰富的攀登者哈伯勒和梅斯纳使用“阿尔卑斯式攀登”在9个小时内从珠穆朗玛峰四号营地向上登顶并成功撤回;在这之前,登山者使用的都是“极地包围法”,且成功登顶者寥寥。
登顶成功后,他们说:“我们追求的是创新,而不一定是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c5fe6917c8c0ba13.png)
其实,从1953年一支登山队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后的35年里,无数探险队都把“极地包围法”框架视作唯一有效的框架。他们不仅从未质疑过,甚至不断对它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个方法的依赖。
只有梅斯纳和哈伯勒,构建了一种不同的框架,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新框架的可行性。
《框架思维》一书中说:人类利用心智模型来思考。这样可以让复杂的事件和问题变得豁然开朗,这些心智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68a7d5629a2931d2.png)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在不自觉地使用这样的心智模型。这样的模型就是框架思维,它决定了我们会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安身立命。
但有的时候,我们的心智模型并不正确,如果固守一种框架,可能就会与最佳选择失之交臂。因为所有的框架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重构心智模型,以获得进步。
《框架思维》这本书是“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弗朗西斯·德维西库、肯尼斯·库克耶三人所著,他们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背景横跨经济,技术与管理决策等领域。
樊登读书创始人评价:“通过框架,我们得以获得对于事物的准确认知,从而做出优质的判断和决策。”
这本书在“什么是框架思维、框架思维的三个底层要素、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运营框架”三个方面给到了我们很好的帮助。
什么是框架思维?
框架就是架子。
建筑学上的框架帮助我们提高盖房子的效率,软件工程上的框架帮助我们提高开发软件的效率。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ce68188c3cb2a560.png)
同样地,我们思考的时候也存在认知框架,而认知框架就是帮助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判断的底层架子。
如果你有一套完整且坚固的框架体系,当你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坚定自己的认知,不会人云亦云。
反观那些随波逐流、没有分辨能力的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无根的蒲公英,被风带到哪里,就在哪里落下。
构建自己的框架思维就是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你的认知框架要成长为一棵认知之树,你的观点就是这棵树的枝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2de8450594293b56.png)
哗众取宠、人云亦云这样干枯的枝干,要及时裁剪;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和刷新自己的认知,让认知之树长得枝繁叶茂。
认知之树的成长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框架思维》的作者将这些条件总结为三个底层要素。
框架思维的三个底层要素
这三大要素分别是:因果律、反事实思维与约束。
第一个基本要素是因果关系,也就是从原因推论出结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表现为在行动之前就预测出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及时修正、优化你的行动方案,节约决策时间。
在做决策之前停下来问问自己:“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我对此做出的假设或者解释是什么?它是正确的吗?”
这样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很快了解到问题的本质。通过反复权衡做出更好的决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9a14ca8d6ebeeea1.png)
第二个要素是反事实思维,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也就是说透过现状做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和猜想,以此来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它与因果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因果思考者。。
而第三个底层要素是约束。毫无约束即是虚空。这里的约束指的是框架的构建必须是对你的行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而不是与事实完全无关的假想。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的选择,合理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对于约束条件,作者总结出了三条指导原则:
可变性:选择可以改变的约束,
最小变化:只是对约束应仅做微调,而非彻底改变。
一致性:某个约束的改变,不能与另一个约束产生矛盾或者冲突。
以上三个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和应用框架,但同时我们的框架是需要不断被打碎重构的,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打碎重构框架?
要想提升和刷新自己的认知体系,我们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构建自己的框架,第二件事情是打碎自己的框架。
一个人的框架思维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在工作和生活提升认知的过程中,你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打碎和迭代你的认知体系,避免框架僵化,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是保持框架的灵活性,这样可以让你的认知体系越来越完整,坚硬,有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7545/048081ef6b41ddf7.png)
就像世界上zui锋利的物质就是水一样,不断迭代的框架才是坚不可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