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着朋友圈,看到老同学发的照片:一杯雪糕,雪糕背后是一本打开着的书,后面还补了一张书的特写。照片配上“完美”二字。A看到说了句:“装什么啊!”
在微博刷视频,常在一些漂亮妹子的评论底下看到“还不是整的”这样类似的话。
看到某个同学深得老师的喜爱,有人就说“还不是TA会巴结”。
刚上初中那会,副校长叫我们班几个同学去帮忙打扫一下办公室。校长在旁边看着,我们小心翼翼地扫着。校长看见就走来拿了我的扫把,边扫边说:“要这样扫,眼光放远点,扫的范围大点”。一旁的同学B听到了,就立刻往大范围里扫。校长看见了,净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我当时心想:真会顺老师的心思。
这些话看似一刀见血,可细思一下,有没有觉得酸酸的?这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吗?不管老同学是不是真的看书,说装的,到底还不是自己没有看书,还不想承认别人的努力;不管漂亮妹子有没有整容,说到底还不是承认了人家漂亮;不管同学有没有巴结,说到底还不是羡慕别人会说话,自己又不敢或是没能力那么做。
我看多了同学B一直以来和老师的相处,有一次,我很直白地对她说:“你是不是经常讨老师欢心啊?这么会顺着老师的心思。”TA没有直接回应,跟别的同学聊天,想回避我的问题。当时我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很硬朗,内心想的就是让TA亲口承认。我不死心,一直拐弯抹角的问。她只好大声回答说:“是”。我仰起脸高兴的朝同桌说:“我都说是了!我都说是了!TA自己都承认了”。内心顿时得到“安慰”:TA就是故意顺着老师心思,TA是故意讨老师欢心的。
是啊,就是自己做不到,或是想做却不敢做,只能酸不溜秋地贬低别人,把自己放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可能老同学是故意发朋友圈的,但人家起码打开了书啊;可能漂亮妹子是整过的,但是人家有勇气为了漂亮做这样的改变;可能同学是故意讨老师欢心的,但TA确确实实会说话,会看别人脸色,精通社交技巧啊。这些我们都不得不承认。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们所不喜欢或是讨厌的人身上,总会有一些亮点,一些了不起的技能。虽然很难让人承认,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并且起到了一定作用。
可能就是凭着这些亮点、技能让TA们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成就,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喜欢的人当然能凑到一起互相上进,讨厌的人会和TA们保持距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TA们的亮点,怎么办?
我们可以保持在TA生活圈的方圆几里,择其善者而从之啊。特别是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在酸TA,这时候自己潜意识里已是在承认TA的一些亮点,而自己是没有的。这时候就要理性看清TA身上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了,否则以后只有一直酸TA的份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