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9读书读书笔记读书志
良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好好说和好好听(2019年第39本读《沟通圣经

良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好好说和好好听(2019年第39本读《沟通圣经

作者: 遇见杨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01:06 被阅读0次

    谈到“沟通”一词,我们第一直觉就是人与人的对话行为,但《沟通圣经》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拓展了我对“沟通”一词的认知,比如:不同场景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除了说更重的还有听,通过提问获得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首先梳理出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说的≠你听的”

    如何缩小这样的差异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不要妄下结论:不要只看到自己预期会看到的,只听到自己预期会听到的,而非完整接收实际存在的,其结果常常就是“捕风捉影”,妄下结论。

    不要对人对事有刻板印象:我们必须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我们常倾向于把人或事归类在特定的框架中。“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就是代表。

    缺乏兴趣是沟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对方对你的说的事情缺少兴趣。因为我们很容易就假设,自己关心的事,别人也一样关心。如果你发现对方对话题没兴趣,就要快速调整传达信息的方式或内容

    缺乏知识:如果对方的教育背景与你不一样,或是对谈话主题了解极少,要有效沟通就很困难。这时你就必须了解双方的知识差距,妥善调整沟通的方式。

    表达困难:如果你找不到恰当的字眼来表达你的想法,势必会影响沟通的过程,这时你就得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如果是缺乏自信所造成的表达困难,则可以通过事前的准备和计划来克服。

    控制情绪:接收者和沟通者的情绪,也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情绪的漩涡中,导致接受不一样的信息。因此,应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跟他人沟通,以免语无伦次或口无遮拦。但反过来说,适当的情绪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如果你的声音里没有一点情绪或热忱,对方大概也不会想听你说话。

    个性不合:“个性不合”是沟通失败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他人的个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个性,看看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

    及时反馈:这里重点说说信息输入者,当听到别人的建议、指令或工作安排的时候,为了确保输入信息的准确性,要立即反馈给输出者你接收到的信息,不要因为听到的≠说出的延误重要事情的进程

    “说话不经过大脑“

    生活中这样的人屡见不鲜,因为人的惯性就是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忘记对方听到后会有怎样的思考或感受,因此作者建议如果你想要进行一次有深度有价值的沟通最好先做好以下功课

    思考沟通的目的:

    · 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沟通?

    · 我希望得到什么结果?让对方有什么样的态度或想法?

    · 我希望在沟通之后对方会做些什么?

    对象

    · 谁是我的听众或读者?

    ·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个性、教育背景、年龄、地位?

    · 他(们)对信息的内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 他(们)对信息的主题已经了解多少?

    时间和地点

    · 对方会在哪里接收我的信息?随手就可以获得;还是远离相关的场所?

    · 我的信息处在整个事件的哪个环节?我在回答对方的问题吗?这是对方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主题吗?

    · 我跟对方的关系如何?信息的主题会引起我们之间意见不和吗?

    内容(主题)

    · 我到底想说什么?

    · 我需要怎么说?

    · 对方需要知道什么?

    · 哪些信息我可以省略?哪些信息我一定要包含?

    方式(语气和风格)

    · 如何传达我的信息?用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图片?

    · 什么沟通媒介最合适?书面还是口头?电子邮件、便条还是一通电话?

    · 如何组织各项重点?是先提重点,然后说明、举例、图解?还是先说明、举例、图解,然后把重点归纳出来?

    · 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该采取什么语气,以达到目标?我应该采用或避免哪些字眼,以产生恰当的语气?

    看着似乎繁琐,但每次沟通前都做以上思考的话首先会让你避免“说话不经过大脑“的行为,其次可以训练你的语言逻辑,让你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解决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要说说怎样沟通才能更具感染力

    表达清晰:用词要简单明了,内容要有组织条理,不要用复杂高深的词汇来表现自己有多博学。当然,有时你难免要用到专业说法,如果对方不熟悉这些说法,要为对方解释一下。

    表达正确:你应该时刻确定你的话能够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思,事前应该对主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不要以偏概全。

    要有同理心:永远保持友善礼貌的态度。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少在表面上保持冷静。做到友善礼貌的最好办法,就是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感觉,这个做法能帮助你对对方产生同理心。这不表示你就得同意对方的看法,但是这样你会更能体谅对方、更有耐心。

    表达真诚:跟不认识或地位高一等的人说话时,我们很容易变得生硬别扭、装模作样,这通常是因为缺乏自信。当然,你跟上司说话时,还是会跟朋友或同事说话不太一样,但是你应该努力在各种情况下都做回自己!

    保持放松:避免变得不自然的最好办法,就是“放松”。当我们肌肉紧绷时,就很难自然地表达;别扭的动作,也是肌肉紧绷的结果。深吸一口气,紧绷的肌肉就会放松许多,你的心情也会因此放松。

    要有眼神接触:如果一个人说话时眼睛不看对方,对方会觉得他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我对你不感兴趣”“我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我对自己说的话没信心”,甚至是“不要相信我说的话”。所以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与对方眼神接触,这样会让对方觉得更被尊重,也更显真诚。如果是跟一群人说话,移动目光,轮流看着每个人。听众会宁愿台上的人说话有些迟疑,但是愿意看着他们;也不要一个流利不出错、但是从头到尾只低头盯着讲稿的人。

    注重外表:外表反映出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自我形象”。在大多数的说话情境中,听众都会看到说话者,并在说话者开口前就从外表去评判说话者。因此,体面的衣着和整洁的外貌,在正式场合中显然很重要,如开会、面试等。

    优雅的姿势:如果你懒洋洋地靠在墙边或瘫在椅子上,对方会觉得你不是累了,就是无聊,不然就是不在乎,或者三者都是!因此对方也不太可能重视你说的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姿势会影响到声音的品质。如果你无精打采,低着头或垂着肩,声音的品质也不会有多好,因为你的呼吸受到阻碍,无法吸进足够的空气,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控制气体吐纳。不良的姿势除了会通过生理影响你的声音,也会通过心理影响你的声音。如果你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你的声音听起来大概也会闷闷不乐。

    除了说,学会听也是沟通中必备的一项能力

    学生懂得倾听,才能获得知识;领导懂得倾听,才能掌握动态,作出明智的决定,保持员工的士气;销售人员要听懂顾客的需要;父母要听懂孩子的心声。

    好的倾听能理解对方、对方也会专心听你说话,诚恳自然地听对方讲话,同时还会鼓励对方,了解对方,增进关系

    增进倾听有哪些技巧?

    准备好去“听”: 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所以听者一样负有责任。我们应该多思考对方要说什么,少想着自己要说什么。要有意愿去维持注意力和理解力。

    感兴趣 : “如果他没办法把内容讲得有趣一点,也不能怪我听不进去!”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记得,听者负有一半的责任。多想想哪些内容对自己有用吧。此外,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人喜欢对着“一堵墙”说话。

    心胸开阔:要时刻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见,不要因为与你的信念、态度、理念和价值相抵触的信息而感觉到被威胁或侮辱,也不要立刻就排斥。不要去在意说话者的外表和表达方式。不要因为不喜欢对方的外表,就一并排斥对方的想法。简言之,不要急着下结论。

    听出重点:不善倾听的人通常只会听事件的部分。

    批判性倾听 :对说话者提出的假设与理由带着中立而批判的态度

    避免分心:要维持听众的注意力,说话者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听者不愿意专心听,世界上最好的演说家也没办法让他们听进去。

    做笔记 :如果所说的内容对你很重要,最好把重点和特别的例子简单地记下来,否则事后你可能就忘了。不过,做笔记也可能会让你分心,所以这方面可以弹性一点。不妨先专心听完,之后再做笔记。

    协助说话者 :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对说话者就是一种帮助。不过在对话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鼓励说话者。比如轻轻点头,专心看着说话者等。

    回应:响应能够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说话。此外,你也可以借此确定自己真的听懂对方的意思了。

    不插话:当个好的听者最难的部分,恐怕就是克制自己不插嘴。对方如果停顿了,并不表示他已经说完了,所以要有耐心一点。

    “说“和”听“都是语言上的一种沟通方式,还有一种是非语言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沉默,虽然没说话,但对讲话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回应。是无聊?不同意?反对?还是其它?有的时候也会成为排挤的行为,沉默回筑起人与人之间的一道墙,这就是沟通的障碍。

    另一种非语言沟通就是肢体语言。常用的肢体语言有: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当然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涵义,如果身在异国他乡,最好是先了解当地的风俗礼仪

    相信当你学会好好说、好好听再懂得非语言沟通的一些方式,你一定是个沟通高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好好说和好好听(2019年第39本读《沟通圣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y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