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持续书写的路上,总会遇见些许小惊喜

在持续书写的路上,总会遇见些许小惊喜

作者: 木瓜的人间四月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2:51 被阅读0次

    清明小长假的前一天,也就是3号下午闲暇下来,想着按之前的惯例为清明这个节气写一个小文案吧。

    结果是文案只字未动,回忆却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一幕清晰滚动,于是跟随回忆在手机上掐出来《恰逢清明,追忆来袭》。

    跟往常一样,草稿完成后粗略地通阅一遍,就复制粘贴丢到了简书和公众号里,转身去忙日常琐碎去了。

    没想到昨儿掐完《清明时节雨纷纷,偶遇宝妈欲蛮横》,再次复制粘贴丢去简书时,发现《恰逢清明,追忆来袭》被任掌门选中放进了简书权重推文里。

    在简书里被推文是有收益的,先不论收益的多寡,至少是给予了我这样的小白在写文之路上莫大的鼓舞,以及持续写文的动力。

    荣幸之余,更多的是被看见、被肯定后的感恩。

    其实,在持续写文的路上,有过无数次的没灵感、没素材,也打过无数次的退堂鼓,更无数次怀疑过就自己这胸无点墨哪儿来的写作自信?

    还好,在前行的l这一路上,不断遇到同频的同行之人,在无数次想放弃时,不断被同路人连拉带拽不让我掉队,更有许多前进路上的榜样的力量。

    譬如,小师姐从开年就认准从0到1,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媒体IP。并用自己强而有力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一步一个脚印去靠近这个目标。

    她每天早起,早上五点半开启直播读书分享。每天用阅读与写作、运动和直播轮番提升自己。

    在小师姐的直播间,被她热情似火激情飞扬的即兴发挥所感动,在其视频号小店里下单了《浮生六记》和《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浮生六记》早有耳闻,但一直担心自己高小(小学高年级)毕业的文墨,怕是读不了文言文的深沉,糟蹋了印刷体的墨香。小师姐推荐的这个版本,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版本,很照顾我这样的小白的阅读体验感。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单纯就是被书名和封面所吸引,有点冲动消费的味道,更有支持小师姐的成分。反正都是要入手的,与其在陌生人的陌生平台入手,不如跟我亲爱的搭子同频共振,对吧。

    下单的第三天快递就送书到手了,妈耶,《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的外包装上红色字体赫然写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很随性入手的一本闲书而已,一下子就把响当当的985高校拉到眼前,似乎遥不可及的高校一下就触手可及一样,这也忒值得了吧!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爷大概有意透过一本书,让人略略弥补一下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吧。嘿嘿。

    这两本书几乎是同步并进翻阅的,上午浮生,下午听风;或者上午听风,下午浮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忙里偷闲,翻阅纸质书替代了刷手机,看视频的坏习惯。

    一遍翻阅完,就暂时告于段落,书也被束之高阁。

    和大多数人一样,看过的书在合上书那一刻就还给了作者,书是书,我还是我。

    直到看到《恰逢清明,追忆来袭》被任掌门推文,忽又想起《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这本更适合初高中生学生阅读的书,这本由12位名家写给独行者的生命之书,全书收录的都是这些名人大家回忆和记录自己与至亲的日常点滴,比如人人都耳熟能详的的朱自清的《背影》也收录在其中。

    我想我的这篇《恰逢清明,追忆来袭》就是阅读《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之后的产物,我是被书中收录的经典文章给“润物细无声”了。

    想到这,不由的很感谢小师姐的推荐,也感谢自己在那个当下跟随了自己的好感觉,去点了支付。

    由此又记起去年在小师姐的群里玩游戏,掷骰子比点数大小,前三名可获书一本。按一二三名的排序确定选书的顺序。

    当时掷了个五点,赢了个第一。

    在小师姐给出的三本书中,选择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初拿到书,哦豁,一翻开哈欠连天瞌睡虫上身。

    接着,就在视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都是董宇辉推荐的此书。

    这么牛的一本小说,我竟然完全看不进去。天哪,天生的学渣渣大抵不过如此吧!

    《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是小说题材,但它又跟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不同,它里面的人名、地名初看时都有些生僻又拗口;它里面的自然环境描写极为引人入胜,原始丛林里既神秘又原始,既生生不息又随时吞噬生命;它的故事情节就是中国版本的鄂温克族人的百年孤独。

    冷落它几天后,在一个雨夜,我还是捧起了它,开启了出声逐字朗读。

    没错,我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第一遍,是一字一句读下来的。

    在读的过程中,读着读着,就越读越上瘾,越读越放不下来,越读内心越一片宁静,越读越爱不释手。

    大概是读第二遍时,我被多年前的一个亦师亦友的故交用类似永倍达的模式反复来纠缠。

    这事引发了我极大的情绪,在最后一次几近绝交似的明确拒绝后,我用了4个篇幅掐了《华华》,其中《华华2》在当时也被简书推文过。

    在写《华华》的过程中,在回忆和记录的同时,透过文字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清理,有一种在情感上的断舍离之后,整装再出发的清明。

    《华华》能持续写出4个篇幅,个人感觉很得益于《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然了,也可能是这些年忙于生计,阅读量实在稀薄,所以也免不了见到啥都当救命稻草一样狂抓的错觉。更有可能,还仅仅停留在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嗨状态里不可自拔,也不无可能吧。

    过后,又整理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读书笔记摘录,把里面打动我心弦的经典语录又梳理一遍。

    这一遍,感觉才刚刚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一如,酒到酣处,感觉刚刚好。

    结合自己这两次被推文的前后经过,再次深刻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经典之所以能在海量的、浩瀚的作品堆儿中脱颖而出,必定有它的出奇制胜,必定有它的出类拔萃,必定有它的卓尔不群;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历经了时间的检验和岁月的洗礼。

    很庆幸,在两次阅读经典之后,无意中掐出的小作文两次都被推文。这都归功于经典的魔力吧。

    俗话说,人胖就要多运动,人丑就要多读书。

    因为胖,所以早晚都在动。

    没有运动员的体制,也不为减重多少,健康就好。

    因为丑,所以时不时读读书。

    没有学霸的天赋,读多少悟多少就是多少。

    至于小作文,在持续书写中,也尽人事听天命吧。

    就这样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持续书写的路上,总会遇见些许小惊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ca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