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书笔记

作者: 毛小驴PM | 来源:发表于2021-06-17 12:28 被阅读0次

      之前有看过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被吴晓波的作品深深吸引,正式因为知道了吴晓波这个人,才知道了《腾讯传》这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前对腾讯的印象就是“抄袭、游戏、暴力收购”,但是腾讯能建设成现在这样的帝国,也不全是因为抄袭和恶意并购带来的,社会对腾讯的认识远远不是腾讯的真实样子,能一次次的干翻被抄者,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些大部分可以归功于马化腾的产品能力,对产品的执着,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记录了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腾讯大事件(1998-2016)(没有找到电子版、只能这样凑合看了)

      在这18年里,腾讯的业务从最初不怎么看好的无线网络寻呼业务,一直到现在覆盖了社交、游戏、娱乐、公益、媒体等多个市场,可以说全都是通过QQ这一款社交产品作为根基,而在早期QQ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的一段时间里,腾讯曾想把QQ卖掉,结果四处碰壁,无人愿意接管这个吸金的无底洞,后来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网,腾讯和中国移动达成合作,QQ暂时有了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但是由于QQ对移动梦网的依赖性较强,导致中国移动的话语权较大,一条腿走路必然走不远,后来发现了韩国的一款社交网站上的“阿凡达”功能,经过分析后的出结论:“这就是专门为腾讯定制的一款可以高速发展的功能”,两个月后QQ推出了QQ秀,从此开启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时代。再往后就是市场上的竞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被围剿、被微软恐吓、被360抄底,期间出现过多次的舆论危机,包括著名的文章“狗日的腾讯”,经过这些竞争+舆论危机,让马化腾动摇了一直坚持的封闭态度,变得开放起来,最著名的就是腾讯的“十场神仙会”,在各个地区开十场批斗会,批斗对象是腾讯、批斗人是社会媒体、互联网观察者等。腾讯后来通过“资本和流量”两种方式进行开放,资本是通过参股其他企业,达到“只求共生不求拥有”;后者则是由原先的封闭的公司内部资源转向向三方合作者无偿开放,如:QQ登录、开放API等。

      哈佛一名教授在描述电报和铁路的商业价值时说到:“任何可以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句话用来描述互联网是最合适不过了,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从而造就了众多的商业帝国,而如今是一个信息、产品爆炸的时代,如何更精准的匹配上人、产品、信息又将成为了新的可能

      互联网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直到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这似乎在互联网行业两个发展方向,微软和苹果正是两极化的代表,比尔盖茨崇尚开放,所有技术开源、所有接口开放,所有人都可以在原有产品上进行创新,苹果崇尚封闭,所有系统不对外开放,要对自己所有的用户体验负责。马化腾称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位,所以腾讯在成长期间一直都处于封闭的状态,但是后来扛不住中国舆论的压力,开始逐步开放,开始在微软和苹果两个极端的中间,寻找开放和封闭的平衡点。

      美国是互联网崛起的地方,最早引领互联网的是一群嬉皮士,其中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他们都有着辍学、叛逆、崇尚自由和不作恶的特点

互联网引进中国时候,中国正在变成一个世俗的商业社会,正如一位评论家洪波所说“中国互联网没有经过早期的非商业阶段,一开始它就是资本的舞台,所以互联网的民主性、非中心性,在中国从来都没有被广泛关注”

      中美的文化差异较大,使得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想进入中国的市场比较困难,比如美国人愿意买一首歌给自己听,而中国人更愿意买一首歌给朋友听,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社交产品影响力注定要比美国社交产品对自己的影响力要大的多。

      腾讯没有存档溯源的习惯,和大多数公司不同,腾讯历史上很多原始文件都没有被保存下来,很多重要会议几乎都没有文字记录,这是一家靠电子邮箱管理的公司,很多历史性的细节都分散于参与者的私人邮箱里,腾讯人解释到:在互联网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一个QQ,一个微信;一个用户画像是年轻人、90后,一个用户画像是商务人士、上班族,腾讯的两款社交产品对中国的社交领域进行了全面覆盖。抓住社交就相当于抓住了一个稳定的流量入口,社交对于中国这个关系社会来说是一个高频、刚需、痛点的需求,加上中国文化带来极强的网络协同效用,使得腾讯能够在互联网的多个领域内立足,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马化腾是最早一批自称为产品经理的人,在互联网传入中国时,所有人都崇尚服务上的累加、新概念的建立,而马化腾就意识到了用户体验才是最终的竞争标准,包括QQ早期的一些功能设计,都是在刻意围绕着用户体验来设计的,这也是马化腾的早智的体现,回到现在用户体验已经被喊烂了,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把用户体验挂在嘴边去辩论,站在用户角度、移动端的产品的用户体验已经不是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上也正在发生较大的突破,未来新的交互方式尚未有明确的定义,那么未来新技术成熟以后,用户体验是否还是核心的竞争力呢?,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未来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呢?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1、产品极简主义

少即使多;别让我思考;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中;

2、用户驱动战略

3、内部赛马机制

互联网几乎所有的创新,都具备颠覆性特征,它们往往突发于边缘,从微不足道的市场上浮现出来,内部赛马机制曾造就了QQ空间、QQ秀、微信等

4、试错迭代策略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5、生态养成模式

马化腾崇尚进化论和失控理论,使得腾讯形成了柔性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

6、资本整合能力

这也使得腾讯成为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最激进的战略型投资者之一

7、专注创业初心

让个人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热情掩盖对改变财富状况的需求

      任正非曾说:“一个企业的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变得不清晰。合理的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任正非看来一个重要领导人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马化腾总结灰度的七个法则: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验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让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灵活度:做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开放协作度:最大限度的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xing协作型创新

进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进化力、自组织的能力

创新度: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相关文章

  • 标题我就不写了吧,免得又被封

    读书笔记《腾讯传》5、6、7章节 经济危机过后的腾讯,“移动梦网”带来的高营收 腾讯在渡过了经济危机之后从日本电信...

  • 马化腾的第一次产品演讲

    对于自己很重要,做一个读书笔记。 摘自《腾讯传》—吴晓波 2008年10月,就在向QQ邮箱团队颁发腾讯创新大奖的颁...

  • 2018年2月回顾及3月计划

    1、读书计划 OK:人工智能 苏宁传 黑天鹅(30%) 黑天鹅,腾讯传,并完成读书笔记 2、学习计划 流利说,百词...

  • 《腾讯传》读书笔记

    其实读企业的传记或伟大企业家的传记也好,都不会有很多干货出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激励和洗礼。对伟大的一种致敬。马...

  • 《腾讯传》读书笔记

    腾讯的创始人五虎将: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曾李丹,他们都是同学关系,马化腾在香港大学时的分享说,如果要创...

  • 《腾讯传》读书笔记

    这本企业传记比较客观的展示了互联网帝国之一的腾讯的发展历程,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摘抄如下: 1. 马...

  • 《腾讯传》读书笔记

    现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一个小时地铁,半个小时走路,一天来回三个小时,《腾讯传》是这一周在地铁上读完的。...

  • 腾讯传读书笔记

    1.关于抄袭 抛开道德和法律层面来说,腾讯的策略是后发制人,后来居上,从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具别人的经验,来改...

  • 腾讯传读书笔记

    1.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一家三代虽然坐到不到一米的地方,但是彼此却处于巨大隔阂的三个不同的时代...

  • 腾讯传读书笔记

    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在研究美国早期工商企业的发家史中,提出过著名的“成长四阶段”论,即积累资源、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腾讯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cc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