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家庭教育讲座,感触颇深。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回顾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自己做的还是很不足。
我非常认同专家一个首要的观点——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在孩子的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它首先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陪伴能够让孩子形成安静、愉悦、满足、自信、专注、开朗和豁达的性格,还能帮助孩子锻炼起承受打击力和压力的能力。特别是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家长就做甩手掌柜,放任自流,对儿童的心理形成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其次良好的陪伴有利于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因为孩子父母一路陪伴着孩子走来,能在小事上发觉孩子细微的变化,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不会走弯路。父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就送给了孩子一种良好的熏陶。再者,陪伴是爱与亲情最温馨的表达。有了父亲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到感觉到豁达,有力量,深沉的爱,有了母亲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细腻,呵护的关爱。另外,陪伴还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的陪同玩耍,陪同学习,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最主要是我们的陪伴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心灵的陪伴。但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在陪伴上还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说把陪同等于陪伴,把看管等于陪伴,把物质满足等于陪伴,把无休止的说教当成了陪伴,把手机把孩子甩给手机和电脑等于陪伴,这些都不是有效的陪伴
怎样才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首先应该是在时间上有保证。专家建议,每天保证有效陪伴孩子一小时,节假日能陪伴孩子两小时,那样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关键的五六年里,我们就能可以达到有效陪伴孩子四五个月的时间。其次我们要注重生活上的陪伴,生活上应该有贴心而温馨的陪伴。比如:起床前,让孩子一睁开眼就能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注,如一缕春风,温暖心田。当孩子从外面回到家,给孩子一段时间来放松和调整,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舒适无比。孩子入睡前,可以和孩子单独待一会儿,说说亲密的话,说说悄悄话,温馨甜蜜。还可以和孩子开展约会,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看喜欢的电影,电视等等。再者就是学习上的陪伴。作为家长,我们只需配合老师,做到关注加引导,注重对孩子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品质的亲子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请暂时放下手机,放下所有事情,
给孩子完整的一小时,
完完全全和他在一起。
陪伴不止是时间,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专注;
陪伴不止是付出,
还能收获孩子的独特视角,
一起自由地探索与成长;
陪伴不止是你告诉我,
还有我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人与人之间有诸多不同,
我们要彼此尊重。
陪伴不止是我们在一起,
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家庭氛围,
让亲情停泊,让爱永驻,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