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我们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知,我们应该尊重他,允许他自己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让他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听听他的意见与见解。对于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要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做,而不是强迫他必须要去钻进那个“不合适的鱼缸”。
【转述】
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不是要去强迫他,而是要去听他不愿意做的原因。
【体验】
同事老李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父亲,他有一个8岁的儿子浩浩。浩浩非常聪明,但是他很害羞,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老李生很不满意这种情况,他认为一个男孩子应该勇敢、自信,他不断地教育浩浩要参加集体活动,要多与同龄人交流,但是浩浩依然不愿意。
有一天,浩浩的班级要参加团队活动,需要到郊外露营一个晚上。老李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浩浩多和同学交流,增强勇气和自信心。但是浩浩拒绝参加这个团队活动,说害怕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不想离开家。
老李非常生气,他认为浩浩太软弱了,不能一直依赖家里人。老李决定强迫浩浩去参加活动,他告诉浩浩如果不去参加,就不要回家。浩浩非常害怕,但还是拒绝了。
第二天,浩浩的班级去了郊外,而他留在家里。老李先生很生气,他不理解为什么浩浩这么懦弱。但是几个小时后,老李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好好的班主任打来的。班主任告诉老李,浩浩的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们认为浩浩很聪明、很有想法,虽然浩浩没有参加活动,但是他在班上也很活跃,他们很喜欢浩浩。
接到这个电话,老李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儿子竟然有这样的魅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老李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强迫浩浩,没有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老李决定改变自己的方式,与浩浩进行沟通,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
从那以后,老李开始与浩浩进行沟通,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让浩浩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区内逐渐扩展自己的经历。他们先从一些简单的活动开始,比如参加小组活动、参加一些小型的聚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浩浩逐渐变得更加自信,他开始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与同学们交流更加积极。他甚至开始参加一些体育运动,这是他以前从未尝试过的。
最终,浩浩发现自己喜欢运动,他开始参加体育俱乐部,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他变得更加自信、勇敢,也更加独立。老李非常高兴,他意识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才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的正确方式。
【指引】
为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