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2

作者: 柳哒呤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7:12 被阅读0次

史记原文: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一个人躲藏了好多年,一个人找寻了好多年,弟弟叔齐终于在首阳山下找到了哥哥伯夷,二人抱头痛哭,喜极而泣。弟弟叔齐陪哥哥伯夷在首阳山下住了一段时间后,忽然有一天,哥哥年老体衰得了重病,叔齐听说在西岐有个仁德的人叫姬昌,他治理下的西岐生活富足,民风淳朴,最适宜休养生息。于是,叔齐跟哥哥伯夷商量,要带上哥哥一起到西岐去休养医病。

弟弟叔齐背着哥哥,跋山涉水,历尽艰险,走了好长时间,终于来到了西岐境内。可是不凑巧的是,恰逢西伯侯爷去世了。西伯侯爷的儿子很快组织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军队,还没来得及安葬自己的父亲,就载着父亲的牌位,尊其为文王,自己则号称武王,打着“尽孝施仁”的口号,东征讨伐暴虐的商纣王。队伍刚刚出发,便遇到了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两个老人颤颤巍巍走上前,用满是皱纹的双手紧紧勒住武王的车马,俯下身子跪地对武王劝谏。大哥伯夷说:“武王大人,您的父亲,我们的侯爷刚刚去世,您不好好的安葬他,却要大动干戈,动兵动武,这就是您所谓的孝吗?!”弟弟叔齐接着说:“武王大人,您和您的父亲西伯侯爷都是纣王的臣子,您以臣子的身份,去反抗讨伐您的君王,这难道也算仁义吗?!”兄弟二人说完这些话,已经泣不成声,匍匐在地,头一个劲的在地上磕。“望武王大人三思!望武王大人三思!望武王大人三思!......”兄弟二人苦苦劝谏,希望能让大军折返。队伍内的兵士也开始犹豫不决。周围的人群里也发出稀稀拉拉的声音,大家一时议论纷纷,讨论起这场正义或非正义的征战。

武王左右的将领见到这样的情势,立刻拔出佩剑,想要当场杀了这两个惑乱民心,扰乱军心的老头子。军师姜太公立刻阻止他们,对武王说:“武王大人,这两个老人说的不无道理,他们这么说也算是商王朝的正义之士,不可以杀,但是也不可以放,放了他们,他们还会蛊惑扰乱军心民心,还是把他们押下去、关起来吧。”武王点头应允,两旁的卫兵立刻冲出来,将伯夷叔齐兄弟二人押了下去,投进了大牢。

相关文章

  • 《伯夷叔齐》阅读理解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李唐 | 国画作品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 西汉·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 论语新视界129|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但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

  • 日论一语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这里讨论伯夷叔齐怨不怨的问题:“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 伯夷叔齐1

    史记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这几对中国最著名好基友, 谁能问鼎第一典范呢

    伯夷叔齐 话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古代以立长为...

  • 《論語·公治长第五》不念旧恶(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曾经被孔子赞扬过,说他们是仁者。孔子说:“伯夷、叔齐...

  • 论语5.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念旧恶,怨恨因此也稀少。” 这个伯夷、叔齐就...

  • 错误的根源

    一、从伯夷与叔齐说起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排行老大、叔齐排行老三。孤竹君打算立叔齐为国君,可父...

  • 略读《史记》(四十三)伯夷、叔齐

    1伯夷列传 伯夷 孤竹君的儿子,叔齐的哥哥。 孤竹君喜欢叔齐,想让他继任。等到父亲死了,叔齐却想让位给哥哥伯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夷叔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eq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