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话(35)

作者: 鱼然然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0:31 被阅读27次

    这个冬天,自从公婆在十八天前来我家小住后,年,其实就开始了。                             

    2019年的第一天,我首先邀请了两个侄儿和侄儿媳妇、侄孙,还有三弟来家里小聚了。满满的一桌菜,瞬间被扫光光。酒足饭饱之后,还来了一场掼蛋比赛。我的三弟呀,倔驴一头,怎么劝说都听不进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连侄儿出错一张牌,他都要叽咕半天。习惯了,每一年每一次的相聚,他都会将“年味”搅得浓浓的。

    是呀,新年的“味道"仿佛从三弟那爽朗的笑声里飘来。随着本土作家论坛“年味”征文的一出炉,我的记忆里瞬间便出现了多样的过年画面。父母健在的时候,每年春节我都会带着爱人与女儿回趟老家。总觉得回家了,心里就踏实了许多,生活似乎也充满了诗情画意。除了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甜甜的亲情、沉沉的友情之外,还感受到了那镶在心坎,融入血液的别样"年味"的清新荡漾,实在是难以忘怀......

    我的老家在洪泽湖东岸,地处洪泽区的南大门。就是这个古时候被称之为“白水塘”的地方,只要一进入腊月,便有了新年的气息。扳着手指数着日子,越是靠近除夕,年味儿就会越来越浓。

    场景一、阖家团圆

    有雪,有雨,或者是阳光灿烂,无论是啥样的天气,此时此刻,一向安静的村庄便热闹温馨起来了。开着轿车的,骑着摩托车的,凡是在外奔波的男女老少,也不管高铁的拥挤,更不管大巴的超载,他们都从四面八方回来了。所有的困难皆挡不住他们回家的脚步,因为他们迫切要跟家人团圆,尤其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与孩子,已经让他们翘盼了多日。

    看衣服,看手机,或者看花容月貌,无论是啥种心情,此时此刻,一向拮据的模样变得宽绰起来了。因为,乡邻们的收入高了,生活幸福了。啥牌子的车都有,停满村头庄后,宽敞的马路将每个人的面子撑得足足的。孩子们对着一溜溜的小车举起手机拍照;老人们站在一扇扇的门前叽里咕噜地聊着;数幢楼房矗立着,还时不时地从一间间屋子的窗户里飘出来姑娘媳妇们银铃般的笑声......

    场景二、晾晒腊肉

    提起腊肉,我家先生可是不上口的。也不奇怪,他是学化学的,总认为那里面亚硝酸盐超标。我不管,反正喜欢着这腊味。其实,在老家,这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家家户户的门前只要挂起了腊肉,这个村庄就被渲染上了年味,谁家晾晒的腊肉越多,谁家对年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眼下,已经很少有人家再去杀猪了,这腊肉当然是从集镇上买来的。肉铺上的也好,超市里的也罢,新鲜的黑白猪肉通过腌制后风晒成美味可口的腊肉,看上去就有种垂涎三尺的欲望。那些腊香肠、腊猪腿、腊猪头偶尔也能见到,这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们的杰作。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做好的腊味,除了年夜饭上吃点,多数是用来招待春节期间家中所来的客人的。因此,母亲总是精打细算着,剩下极少的一些还留着来年贴补贴补春荒时肉类的不足。现在可大相径庭了,市场上永远都不缺这些腊味食品,但尝试过几次后,只要错过了冬季,再怎么制作,也制作不出那么可口的香腊味来了,小时候母亲做出来的那些腊味的香甜更是成了我的奢望。

    场景三、赶集逛店

    乡镇合并之后,尤其是新农村建设改造之后,大小乡镇的集市皆沸腾起来了。称不上人山人海,但至少是人来人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大人小孩尽情地享受着置办年货的快乐。小小的集市,不大不小,商品却琳琅满目。什么花鸟虫鱼,什么鞋帽餐具,什么乡村特产,还有什么农家独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奇怪“福”字倒过来写。 平素见不到的女孩饰品,男孩挂件,此时也都露出了脸,汇集于此,任你挑选。

    每次回家,先生与闺女皆拿着手机不放,而我总喜欢去小镇上逛一逛。现如今,老家的集市大不同从前了,一眼看去,小镇在原来的基础上陡增了几许新意,越来越感觉到它的别样与别致。因为,除了那丰富的农产品市场和装饰美观的超市外,我发现,小镇上有了寄托乡亲们精神文明的载体:广场舞场地、棋牌室场所、吹拉弹奏演播厅。

    “平时在外工作,也顾及不了家人,父母亲在家有个好去处,我们也放心。”堂哥喜滋滋地对我这样说。

    “在外工作三年了,平日里尽管想买些衣服送给爸妈,但也不知道他们喜欢与合身不?带着他们到集市上来买,既合身又合意!”这是小时候看着长大的一位男孩对我说的,看着孩子这么懂事,那爸妈两口子开心得简直眉飞色舞,那女的已经笑弯了腰还在笑。

    场景四、除夕之夜

    等到贴春联的时候,说明大年三十就到了。上午,家家户户在准备年夜饭的间隙,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经过了一年风吹雨打的旧春联轻轻地刮掉,然后贴上红彤彤且崭新的春联,这便是新年的开始,即希望的开始。我家住在楼房里,前几年为了一张别致的春联,一家人一致通过:不换。其原因就是觉得那春联独特,也或许是为了省钱吧。

    记得刚结婚那年春节,父亲非让先生写春联。说实在,他虽是个教书先生,但毛笔字真的不咋的。回不过老丈人的面子,先生只好勉强地让我熬浆糊,他裁纸倒墨,小弟负责张贴。春联写好后,我站在远处细瞧,我不是看小弟张贴得正不正,而是看先生的字能不能”过关“。待春联全部贴好后,哪知父亲却笑嘻嘻地说:”农村人,不管字的好坏,只要是字,就能贴!“ 哈哈,有意思,新年的气氛一下子更浓了。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这是祖母说的“团年饭”。饭前先敬祖先,团年饭中必须有鱼,意思是年年有余,还要有猪头肉、猪尾巴,意思是有头有尾。还要多做些饭菜,不能吃完,留着大年初一吃。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动刀的, 只能吃剩下的,意思是年年月月天天吃不完。哈哈,现在的我们早已不这么干了。去年的大年初一我就开始熬稀饭,我看过去的一年也不曾饿着肚子。

    守岁开始啦!打开电视准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至倒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为止。真的不记得以前的年三十,自己与一家人在干些什么。 父母没有压岁钱给;也没有电视看,也或许就是放放鞭炮后就进被窝暖和去了吧。

    场景四、走亲访友

    从正月初一至六,就是拜访亲戚,互请吃饭喝酒之日,除了这些就是出去看看热闹。如果附近有风景名胜,全家就去欣赏欣赏美景。花船与灯笼近两年在我的小城里开始骚动了,因为美丽的水釜城为其提供了场所,还增色无数。

    人头攒动,华灯放彩。可谓是灯如昼,人如梭啊!五彩的灯笼齐放光芒, 利索的脚步方寸不乱。花草树木点缀着节日,载歌载舞渲染着节日,到处充满了浓浓的喜庆味,还有那些“猜灯谜、赢好礼”、“家乡美食大荟萃”、”掼蛋大比拼“等精彩活动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

    场景五、 游玩小年

    小时候听父亲说:“过了大年过小年,过了小年平秧田”,意思是过完小年,春节就算彻底过完了,人们就将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中去。因此, 这个小年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吃汤圆、看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民间节目那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明程度的逐渐提升 ,这些民间艺术已逐步被传承下来了。在我的小城,有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推进,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将新年推向一个更高、更美、更时尚、更文明的方向。

    这就是年,我记忆里贮藏的与现实生活中相辅相成的年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说自话(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g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