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乡土故事
记忆与现实---秋天来了

记忆与现实---秋天来了

作者: 传记撰写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04:05 被阅读0次

    记忆与现实---秋天来了

    文/朱秋霞

    立秋之后的半个多月既是处暑,所谓“处暑”意思是出了暑天了,太阳不那么毒了,再过半个多月就到了白露了,天气一天天渐凉了。每年七月末,道路两边的国槐树就落下一层层白色的花瓣,它静静地开静静地落,无言的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傍晚散步,公园内草间树根处“唧唧吱、唧唧吱”有无数只蟋蟀一起歌唱。诗经《七月》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随着天气的变化,蟋蟀的活动场所转移到人家屋内。这几日,住处之外,每到傍晚就有一只蟋蟀不停地鸣叫,勾起了我思乡的情愫,我的记忆里怎么会少了我家院子里蟋蟀叫声呢?这小小的秋虫让人思绪万千,它的叫声穿越时空,使人平添许多愁思。

    一层秋雨(风)一层凉,早晚,已觉得出凉意,几天前还在抱怨天气炎热,转眼就到秋天,真是岁月不等人,光阴如流水啊!秋天来了,寒冷的冬天不久也将到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世间万物不过是一个轮回,看开了,心就会踏实。人的一生了却心愿,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老的时候坐在院子里,躺在藤椅上,眯着眼静静地听一听这秋虫的鸣声,想必是一种享受吧?

    北方的秋天最先感受到的是秋风,北京风比较有特点,无论多大的风,连续刮三四天就完事,雨却不长下,有时来一阵疾风急雨,很快就拨云见日。北方的秋天必须是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极少会有秋雨绵绵的景象产生。我们常常被古诗词秋雨的萧瑟境遇感染,所谓中秋无月,雨打芭蕉。曹雪芹仿唐诗《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此情此景林家妹妹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京的秋叶韵味十足,不说著名的香山红叶,单是道路两旁金黄的银杏叶就足够养人眼目了!解放前的北平,郁达夫租住一椽低矮的房屋,早晨起来,他在院子里一坐,泡一碗浓茶,听一听鸽哨声,看一看碧绿的天空和院墙上的牵牛花,还有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白天秋蝉在槐树间嘶鸣,傍晚蟋蟀在院墙角歌唱。一株株枣树在屋角墙头灶房口,结满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这场景怎么像是我们村庄里一户农家的院落呢?郁达夫的时代没有这么宽的柏油路和道路两旁茂盛的银杏树吧?不然这金黄的银杏叶也是故都的秋不可或缺的秋景呢!

    无论在何时何地秋天都别有一番景致,生在天地间,我感谢大自然带来的春夏秋冬美丽的景色,此刻正处秋天,不看秋景,更待何时?明日当秋高气爽登山去,壮志豪情满心间!

    作者简介:朱秋霞,山东单县人,爱好写作多年,系列随笔《故乡记忆》、《岁月留痕》、《乡村故事》及中篇小说《打工者》等,风格以写实为主,记录过去,让微小人物在岁月流年里留下一点印迹,作为文字影像保存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与现实---秋天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g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