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
雁君|散文:儿时的戏台

雁君|散文:儿时的戏台

作者: 林雁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9-29 20:44 被阅读0次

(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作者:林雁君

      2020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都宅了在家里,小区封闭,路上一辆车子也没有,没有了走亲访友,取消了和朋友的聚会,只能在微信上、打个电话互道问候和牵挂,我们第一次经历了这样“特别”的拜年。

      在春雨绵绵里,思绪也悠长,我想起了小时侯的村庄,想起村庄里的父老乡亲们,和一张张慈祥的面孔,想起村庄里过年的模样,想起每年的春节,村里的那个戏台都会热闹非凡。

      雨嘀嗒地下,各种儿时的细节在滴入我的回忆中.....

      小时侯在村里,过了正月初六,大伙儿互相拜完了年,走完了亲戚,村里的戏台初八、初十大戏就会开始上演了。村里的老人们一般都会在年前联系好戏班子,村里几个做生意的老板,会认几部戏的费用,送给乡亲们看,以这行善积福的善举,在戏庙里点上大红烛,祈求来年生意更红红火火。

      戏班子在春节是最忙碌的,也是生意最好的,他们这个村演完又接着去另外一个村去演。

    儿时的农村,乡亲们没什么娱乐活动,特别是老人,看戏自然成了他们的渴望。因此,在春节期间,哪个村子有戏,他们都是早就打听好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很快飞遍邻里乡村。有的老人们,这个村庄戏看完了,接着会去外村继续看戏,在那一天,他们会带着干粮,甚至携家带口,一看就是一整天。

      老家的戏台是村里的庙会台,组织的老人们,会请戏班子唱个三天三夜,一天下午一场 ,晚上一场 。在戏班子来的前一天,各家各户拿着自己家的长板凳,按村里的分队,排好,并贴好签,父母会邀请外祖母等亲戚来家里小住,这时家里的伙食也会特别的好,亲戚来串门,便会给孩子们带来些糖果,这是春节里孩子们特别开心的时侯。

      在戏班子开唱之前,小商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卖灯盏糕的、白胶冻的、花生糖的、炒瓜子花生的、卖甘蔗的,卖冰糖葫芦的等等,热闹非凡。特别是吹糖人的,吹糖人的师傅手艺极巧,引来一大群孩子们围观,材料就是由蔗糖,加上麦芽糖制作,再加入颜料进行调色,经过吹糖匠人灵巧的双手,吹出“孙悟空金箍棒、吹个猪八戒、吹老鼠上灯台......”活灵活现,孩子们爱不释手。

      还有大红的山楂果子,串成长长的一片,外面再蘸上一层厚厚的冰糖汁儿,晶莹透亮,孩子们看了是满嘴流口水。

      小时侯,我最喜欢看戏班子里的青衣化妆,觉得她美的不可方物。我和小伙伴们会早早的吃过午饭,跑到戏台边,青衣画起脸来特别有讲究,线条有流畅干净,色彩界限分明,如果稍有浮躁,就会把妆面弄花。她眼角微翘、粉飞腮霞、梅红朱唇,青衣的人物性格好像都在这一笔一画里。走起路来,步步生莲,手纤细修长,发簪珠帘轻曳,低眉敛目浅吟低唱,一收一放,尽是温柔。

      我站在青衣旁边望得出神,那时侯,觉得女人是可以这么美的!

      那时侯我在想,如果我的腿没有残疾,我就去学青衣,也在戏台上步步生莲、浅吟低唱!

    戏班里每个人都会化妆,花脸、黑脸、老生、花旦,他们自己给自己化,一个妆下来要有个时间,快的半小时,慢的要一个多小时,然后配上行头,挥着道具,活灵活现,在后台一次次过着道场。

    乡亲们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年一次的戏班演出,早早地就坐在台下,目不转睛的看着戏台,怕漏掉了最精彩的一出戏。

      戏台旁锣鼓敲了一又一遍,如同预告片一样,“开始了、马上开始了”....

      所有的人多挤进戏台下,小商贩们也是一只脚踏在自家车板子上,一边伸着脖子往戏台子上面瞅。

      看戏的人群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老的、少的,还有妇女找孩子的,呼儿唤女的声音。还有占了别人家的高板凳的,还有踩到别人新鞋子的。

      戏终于开始了,戏班子演出的剧目有《铡美案》、《四郎探母》、《真假驸马》、《穆桂英挂帅》等之类的脍炙人口的剧目。

    台下的老人们,边看边聊戏,有时候他们也指指点点,装模作样地评论谁的扮相好看,谁谁的腔口好,似乎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戏台上的演员,一腔唱、一坐打,一套一套的,其实那时侯,他们唱些什么,我一句也听懂,但是台上的演员们肢体语言特别的生动,那个往肩膀领口里插了个令旗的将军,手里拿了个马鞭子,一抬腿,就是骑上马了,再一抬腿,就好像是翻过一座座奇山峻岭了,一跨腿下来,就是到达十万里边疆战场目的地了,夸张又生动。

      演到悲戏的时侯,台上的演员在哭嚎,台下的人在抹泪。小小的戏台,演尽了人生悲欢离合,仿佛带领台下的人回到了那个历史的年代,在一幕幕的故事情节里轮回。

    戏散场了,两个男演员若有所思看向青衣的眼神,又像是另外一场戏......

    回家的路上,乡亲们都还没从戏的情节中走出来,一这走着、一边聊着,似乎还在为“秦香莲”打抱不平.....

      戏班子给予了我童年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给父老乡亲们带来快乐。

      记忆中的古戏台是什么样子,已经渐行渐远,模糊不清了,在几年前家乡的整个村庄拆迁,被夷为平地,时间的风吹走了过往,也吹散了这个小村庄曾经的风情,那些熟悉的慈祥的面孔,在消失,那些戏台下看戏的孩子们,换了模样。

    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悲欢,依旧在这人世间轮回上演着,人生也是一出戏。

相关文章

  • 雁君|散文:儿时的戏台

    (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2020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都宅了在家里,小区封闭,路上一辆车子也没...

  • 雁君丨散文:豆豆

    (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刚来单位时,那时候刚好是初夏的五月,清风柔和,树木静立,单位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显得...

  • 37.黄楚雯作品

    1.《琦君散文》读后感 近日,本姑娘买了熊老师推荐的书《琦君散文》。 这本书有很多篇好看的散文例如:永恒乡愁、儿时...

  • 雁君丨散文:二叔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有时夜晚遥望天空,想起书上占卜人说的话:“天上的星和地下的人一般多,每个人都有自己...

  • 雁君丨散文:盛夏碎语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写完《得与失》之后,心里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那些热烈拥抱过的驿站,余味悠长。...

  • 雁君丨散文:父亲和鱼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七年前的那个秋天,一向健壮的父亲突发脑梗塞,一病不起,在他瘫痪卧病的这...

  • 衡东杨林老街秋日怀旧

    为避洪水举村迁, 空留老街君记否。 石雕木刻依稀见, 八卦戏台起高楼。 野草闲花雁南飞, 门前河水尚东流。 昔日繁...

  • 雁君丨随笔:儿时的露天电影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讲起小时候的露天电影,60年代—80年代的人们,一定藏有很多的话匣子,里面...

  • 南去的雁(散文)

    ​ 南去的雁,北归的人,遗留中原的魂。 许多年前的这个季节,“深沟桥”的月季花在西风中缓缓飘落。那时豆蔻年华的我们...

  • 看戏

    文/储雨雁 从小到大我还从未体检过在戏台下看戏的滋味,恰好今年遇到老家摆戏台,演当地妇孺皆知,无人不晓的《黄梅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雁君|散文:儿时的戏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ik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