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境遇下,你有去选择吗?
比如,有人拿刀子架脖子上,你说这肯定没有选择,按坏人说的做就好。其实说这话时,你已经做了选择:你选择听从坏人的话。
那你会问:难道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当然,这种情况现实中很难遇到。可在电影中,我还是看到有不同选择的。比如,宁死不屈的、乘坏人不注意反击的、利用语言跟坏人周旋的……
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你是能找到其他选择的。
说上面这些,我想说的是:在任何境遇下,我们都是有选择的。
再来讲一位亲身经历的人。作家弗兰克他被关进了那是纳粹集中营。那种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他的朋亲人朋友相继离世,身边的人随时都可能被送进毒气室。他做出了他的选择:为自己的这段经历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他创建了心理学的意义疗法,写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在书中他讲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而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大大变好,你说你没有选择。因为小时候父母关系问题、家里太穷、老板太坏。可是这些真的决定现在自己现在必须这样选,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科,他讲到:
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为自己找借口终究难逃惩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更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们说:“这件事不是我干的,而是他。”我就会问:“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回答?”在我的家里,每个人都明白,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谁都不会成为受害者,从来都不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境遇归咎于他人。
我们谁都不要成为受害者,更不要有受害者思维。当然要小心坏人害你,但是人怎么害你,你是清楚的。有受害者思维,那你就会变成一个会自己害自己的人。
你完不成目标,可能是有人干扰了你。有些人受到干扰,他很快把干扰处理掉了,继续为目标努力;而大多数受到干扰,他会抱怨、甚至咒骂“干扰”,把干扰当做自己放弃目标的原因,最后放弃了。
“干扰”让你放弃了目标,你就放弃了呀,你这么听“干扰”的话?
还是你早就想放弃了,把“干扰”当做放弃的“替罪羊”?
想想就可笑吧,原来我们找到那些理由,不过是“替罪羊”而已。真正原因是自己,自己那颗弱小的内心,害怕了、退缩了。
我也是那个曾经退缩很多次的人,也在外界找过原因。现在才知道,真正原因在于自己,最容易对自己造成干扰、且干扰最大的人,其实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