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敏感期的家长都知道,2-6岁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敏感期”。一般的家长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的时候,都只会教孩子数数,其实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启蒙,我们需要利用身边的东西,给孩子更高阶的数学启蒙训练,就算是水果、筷子、豆类、桌椅等都能给孩子很好的训练,下面小喵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用简单的扑克牌来做数学启蒙,经常和孩子玩扑克牌,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训练孩子的加减乘除的能力,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智力开发途径。
替换高清大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壹
0-3岁扑克玩法
归类,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启蒙,从孩子接近2岁开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理解“类别”的含义,例如一样的颜色、形状等。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一开始可以简单一点,比如选出6张黑色、6张红色放一起,让他们归类。然后可以逐渐加大难度。
找不同
根据扑克的黑色和红色,让孩子去找出不一样的,等到孩子找出不同后,可以带着孩子回顾强调,“这个是红色的,剩下的都是黑色的,它们是不同的。黑色的是一类”,从而引入“类别”的概念。
找同类
1、按颜色给扑克牌分家(红色牌、黑色牌等);
2、按图形给扑克牌分家(红桃、草花、方块等);
3、按数字给扑克牌分家(1-10等)
数字接龙
首先找出10个同样花色的数字(建议大家找同样花色的,不然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对于细节敏感,盯着你问这个和这个不一样,就容易让他们分散注意力了),随机打乱放着,和孩子一起进行排序。
数数是数学启蒙的第一步,但是数数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唱数。所谓“唱数”就是,孩子只会从1数到10,如果突然从其他数字开始,他就不会了,也不懂得数字表达的真正意义。
接龙游戏的意义所在就是让孩子掌握不管从哪里数起,都能知道数字的顺序,而且不仅是从小到大,还能从大到小。而且如果你家孩子对于文字慢慢开始感兴趣了,那在玩扑克牌接龙时,还能顺势引导孩子认识数字。
贰
3-6岁扑克玩法
配对子
很多时候我们说学龄前的孩子说不听,很有可能是他们短期记忆力不行,听过就忘记了。而短期记忆力也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这个游戏就能很好地锻炼短期记忆能力。
你先选出3个对子(一共六张牌),全部露出,带着孩子看一遍,逐一指认出牌上的数字。然后把卡片都翻过去,这时你会翻出一张牌,然后你和孩子需要根据记忆,去翻出和它配对的那张牌。
比大小
先用扑克这个实物玩两个数字的比大小,再玩三个、四个……一排,让孩子找出最大、最小。
等一段时间过后,可以逐渐去掉扑克的辅助,直接说数字,孩子在进行了扎实的对应练习后,能很轻松的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和六
家长分1,2,3数字的3张牌,孩子同样。每次依次出一张,如果哪一方出的牌正好使得总和为6,那么这一方就是赢家,如果超过了6,那么这方就是输家。如:
1.孩子和家长比赛,假设孩子首先出2,接着家长出1,那么下面轮到孩子出的时候,孩子出3,结果总和是6,孩子就获胜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假设孩子首先出1,接着家长出1,然后孩子出2,最后家长出2,那么总和是6,家长获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假设孩子首先出2,接着家长出2,然后孩子出3,因为总和是7,超过6了,所以孩子失败,而家长获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对家长们来说这个游戏也许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他必须领悟两大点:第一,让自己出的数字正好能使总和得到6;第二则是让家长没得选择,只能超过6
玩熟后可以慢慢变大数字。
叁
7岁以上扑克玩法
24点
这个游戏也是小喵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不仅有趣味性,还能提高运算能力。
规则: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
在这里小喵老师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
关于用游戏促进学习,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与孩子当时的智力发展相匹配。这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游戏对孩子而言太简单,他很快就会厌烦,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如果一个游戏对孩子而言太难,他很快就会变得气馁,反而不利于学习。
孩子如果说游戏太无聊了,大人就要创造出相同主题的变体游戏,或者开始更高阶的新游戏。如果孩子还没有作好智力准备,还没有完全理解游戏,不要急着往前推,不要逼迫孩子玩他不喜欢玩的游戏。
最好的游戏难度应该是“垫垫脚尖就能够着”,以此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力!
替换高清大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喵老师说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Jo Boaler认为:
并没有所谓的"天生数学脑",我们后天所看到的很多孩子对数学的敏感,或许极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利用好了孩子最关键的几个数学启蒙阶段。
来源:综合网络,仅作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