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西瓜理财-知世
作为一只混迹社区的社区汪,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做互金的90后,你们到底在想什么?(原谅知世是起标题困难斯基,就借用来做日记的标题了。)
题主的遭遇确实颇让人心疼,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说在前公司待不下去的90后客服妹子,突然在双11前说要离职,觉得在离市中心远的公司住不习惯,去市区太远,没人陪逛街,最后发现她又回了前公司;面试的90后小伙子答应了第二天就来上班,结果莫名其妙失联一星期,最后才知道是回家奉子成婚去了。
于是发出了疑问:接触过太多的90后,浮躁,利益为先,没有基本的人品、道德跟原则,这里没有抨击所有90后的意思,但是确实我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这里想问,90后的互金人,你们到底在想什么?你们想要什么?你们的道德底线又是什么?
这种有争议、有具体主体对象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最有人气,特别是90后这样的终极“背锅侠”&“优先当枪使”群体,果然题主的问题里很快就挤满了回复。虽然我是万年潜水党,下潜米数可达千米,然后浮不上来的那种,但这个问题着实也把我炸出来了。
题主的发问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显然犯了一棒子打倒了一大片人的大忌,那自然也会有一大片人会反过来想要打倒题主。在噼里啪啦地敲了一大段字的同时,我也不禁问自己,我自己又到底在想什么呢?
互金行业是个年轻的行业,它也汇集了很多敢想敢做的年轻人,随着行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林立而起的各种公司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招人时难免会泥沙俱下。但这不应该归咎于一个群体,更不该归咎于一个以年龄划分而成的群体。实话说,难道除了互金行业外,其他行业就没有遇到这种人吗?不是。难道其他X0后就没有这样的人吗?也不是。
在行业里合作的人多了,也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但就西瓜本身经历过的情况而言,大多数从事互金行业的90后,都以其思想、精神、创意、风貌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有时候让这个行业显得更年轻化和有趣。尽管被贴着“自由”、“我行我素”之类的标签,大多数90后其实也同样在努力和奋斗,在迷茫中坚定,在幻灭中成长,他们的力量彰显了一个行业的潜力。
我们西瓜的90后运营萌妹子,大家都很熟悉的神乐,一个人从广东到上海工作后,她曾写了封信,回应不甚赞同她到远在上海的西瓜工作的父母给她的家书。(实力卖神乐,毕竟神乐是个感性的BoyGirl~)
以下这段话,是我在十分矫情特别酸的情况下写的,回头看自己也觉得酸,但是毕竟我手写我心,所以就不做修改了,直接把当时的心情展现给大家。
3月份,3通电话,3封电邮,来到离家1600公里开外的地方。22岁,做了个看着2其实也真的很2的决定:孤身一人,留在上海。
从初中开始住宿生活,每一次离家,不论时间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还是一个学期,不论地点是在城巴,家里的车后座,还是即将发动的火车上,我都会止不住地流泪,虽说矫情,但是真的忍不住,大概是心里也知道,一旦离开,就再不会被这么宠着惯着了。可是唯独这一次离开的时候,哪怕心里面已经酸得跟啃了一整罐的陈皮话梅,也狠狠地忍住了。
直到在新公司工作的第3天,看到了老妈发给我的一封信。虽然当时偌大的办公室里满满当当都是人,但是眼泪还是簌簌地淌着。
3月,是焦灼的3月。我离开家的时候,老爸还是很不赞成的,甚至有点诅咒西瓜理财分分钟倒闭的意味。另一方面,老妈虽表示支持,可是谈起来的时候就会默默流泪。三口之家,缺一不可,我们仨在这南边的城市一起漂泊了10来年了。
父母身体健康,家里没什么负担,又一直觉得自己是漂泊惯了的,所以很肆意地只想顺着风撒丫子满世界乱跑。从小时候开始,7年淮南,11年凤城。所以大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离家较远的上海,再之后,留下来工作于我而言,似乎更顺理成章了。
在家千般好,但是在家,我也知道我自己就会完全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不思进取,然后慢慢麻木。我也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契机,去找回对生活的激情,走出去,靠自己,奋斗!
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简直青涩到只能勉强算一粒西瓜种子,我也不知道日后回过头来是想哭还是想笑,会后悔还是会庆幸。于是在这个3月里,默默地忐忑着。所以,来自母亲的这一封信,真的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让我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有了挺直腰板的勇气,有了大步向前的力气。
当下,我只想雄赳赳气昂昂大步向前迈。
至少西瓜接触到的90后,是这样的。没有所谓的“70后: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也不是“70后有存款。80后负债。90后:我们有老爸!”
现在神乐确实已经独当一面了,相信西瓜的用户们和日记的粉丝大王们都看得到。从公众号文案到西瓜理财FM,从论坛到社区,从自己摸索学习到培养实习生,在西瓜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里不得不身兼多职,却始终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着。
西瓜本身大多数人都是90后,年龄中位数是91年。卡卡罗特是90后,本来是个WAR3和DOTA的半职业选手,从未做过运营,硬是做起了COO,还打造了在互联网金融里的个人品牌;
我们的商务维尼是90后,忙于对接平台的商务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羊毛活动的所有事宜,除此之外,还会被虎哥抓去写评测、被卡卡抓去写文案、被知世抓去写日记,被技术抓去跟平台教做人友好协商;
我们的推广妹子千寻是90后,以前她一个娇小柔弱的女生整天在外面跑,谈合作,陪客户,经常都来不及回公司和大家吃饭;
我们的产品助理花生是90后,本来可以做个美美哒享受程序猿的众星拱月的程序媛但努力学习做产品,由不熟到游刃,总是积极地报名各种课程去充实自己;
我们的设计狮波雅是90后,身怀六甲却以一己之力担下了全部设计工作,才让西瓜理财有了“高颜值”的标签,热情开朗的她是西瓜的开心果之一;
我们的程序猿们几乎全都是90后,也正是他们的付出和汗水、上线前的不眠,才推动了西瓜理财APP的快速迭代,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他们曾为了准时上线,在公司通宵达旦过;曾因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午休,下午继续好好工作,而搬着小床睡到楼梯间里;实习僧到公司上班要花近2小时,却从未迟到过……
我们的CEO沙加,今年18岁;
我们的战略官童虎,今年18岁;
我们的CTO索隆,今年18岁……
我相信这其实也是很多互金公司里的常态,或者是,很多创业公司的常态,乃至大多数公司的常态。不管是不是90后,都在为一项工作,甚至对于部分人来说是事业,而付出着。不会的就去学,不懂的就去问,敢于尝试,敢于思考,敢玩敢放,敢作敢当。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的一生里妹有遇到过几个渣男/渣女?站在公司的角度,谁招人时没有看走过几眼呢?在团队协作里,谁又没有发生过几次磕磕绊绊?但我们不会因为遇到过一个渣对象,就说世上没有好男人/女人,不会因为有过一个不靠谱的同事,就觉得整个公司药丸,不会因为发生过意见分歧,就认为这个团队我不值得呆下去。
人的思考和想法,并不是由他生在几十年代决定的,一个人的品性,更加不是。群体确实有群体特征,90后是年轻,是自由,是彰显个性,就像80后独立,70后沉静,不论哪个年代的人都不会只是一个平面,而应该像钻石,是一颗多面体,面面独特又不可分割。
现在互金行业的90后,你们到底在想什么?现在互金行业的90后,我们到底在想什么?请允许我再扩大范围,现在的90后,到底在想什么?这样的问题问得再多,倒不如不带偏见地去仔细看看,让自己疑惑的那个群体的大多数人,真正做过什么、在做什么。
至少西瓜身边的90后,都像神乐想的那样——走出去,靠自己,奋斗!当下,不论是被质疑还是被认可,都只想雄赳赳气昂昂大步向前迈。最后在阅读原文里向大家推荐一篇旧文章,走近一群真实的90后,也走近真实的自己。期望能活成像很多前辈那样集生活阅历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样子的同时,期望活出自己的人生的精彩。
至于这过程里的个中滋味,知世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到最后知世还是妹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但也想听听大家的声音:不管你是不是互金行业的,是不是90后,你觉得90后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道德底线又是什么? 或者你在90后现在的这个年纪时,你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