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节奏控制的问题,这个为我最近思考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便利。
之前的苦恼是每个学生的进度不同,我发现自己讲压轴题到难度大的环节,不少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当然明白与一些人而言确实挑战很大,而一些人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思想的传递活动,启发思维能够达到的高度,尝试通过拓宽最近发展区,想要通过搭建脚手架,设置辅助问题帮助思考,一直怀疑一些学生的获取信息渠道。不确定他是否在听,确实没有捕捉到信号,突然提问的反馈方式会影响到整体节奏,有时候没有想到较好的办法解决。
通过今天的阅读,感受到教师首先需要传递一种轻松的氛围,能够放慢节奏,表达清晰,同时表达形式要尽可能简洁。这个凝练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基本功的练习。
文章中提到当前标准化考试的导向下学生确实需要多一些得分的途径,尤其是到了关键的离高考50几天的关键时刻,多一些方法和技巧,多一些投入分析的途径,更多的是积极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需要多研究命题规律,多一些底层逻辑的思考,能够通过总结看到效果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前进的力量。
当然通过集体的教研活动,是对个人工作能力的一个补充,网络是有现成的资源,对独立思考来说是一种挑战,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如同拿起来手机注意力就被吸引走一样,所以需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学情的设计感,同时和身边的同伴交流经验,完成对当下学情的宏观把控。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转型,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并且需要用改变的观念和主动探寻出路的愿望,付出实践和行动,及时反思调整方案,如同文章中提出的实践意识一样,能够去通过行动反馈,调整改变的策略。行动是最好的答案,注意及时观察矫正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