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讨厌一个很能牵动几乎全中国人的词语——寒门。
这个词一开始出现是在先秦时期,那时候是形容极北之地,后来在出现是在三国时,紧接着三国就是魏晋南北朝。也许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小伙伴们不知道,魏晋南北朝时,国家为了稳固统治,就颁布了一个名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来满足世家大族,以此缓解统治压力。当局者一开始是抱着选贤举能,外加能和平统治为目的,但当门阀政治这个可怕的巨兽长大起来,中央政府也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最后变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结局。
从此寒门一词就大概固定了其含义,寒门,多指家贫的读书人。而这种认识一直延续至今,甚至在人们口中津津乐道。
今天我不去说什么社会的诟病,我也没那本事说。今天想说的就是,希望人们以后别再谈寒门这个词了。
寒门这个词对于家境不算好的同学来说,真的是精神上的沉重压迫,很多同学像发疯一样抱着书读,不要说玩耍,连上个厕所都是拿着本英语小甘,这么拼是为什么?是为了生存,不错:是为了出人头地,也不错:但如果只针对他们的精神来说,他们想逃离寒门这个称谓。
寒门所带来的歧视与冷漠,是这个世界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同样是弱小的心灵,一些人在吃奥利奥的时候,一些人正在砍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所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他们不想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是现实的警钟时刻在心里敲响。
尽管他们努力奋斗,但现实却是寒门这个词会跟随他们一生。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人民的名义一开始那两集麽?那个不敢用钱的人之所以贪污是因为穷怕了,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些人在讨论时用了一个词去形容他——寒门。仿佛寒门就低人一等似的,我当然是很不赞同贪污这种事,但是凭什么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
可能使用这个词的人都不知道寒门代表的贬义远远超过了褒义。当一个人被冠以寒门一词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就认为他(她)学习努力,从小吃苦早当家,待人热情等,同时也会认为他(她)穷酸,邋遢,甚至心理不健康。当所有的贬压过了褒,被冠以寒门的同学就这样无端地被疏远。
不信你可以看学校里或是公司里,朋友最少,社交最少的那部分人,大多都是人们冠以寒门一词的人。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怀与帮助,而这些人却被区别对待,在本身条件就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拼了命地去证明自己,但收到的却是冷漠与差别看待,寒门一词又让多少人的心寒。
很多学生暴力事件就是一两句口角就打了起来,甚至动刀子,像马加爵这些事件里面,绝大部分有家境不好的人参与的暴力,究其原因都是一种疏远,一种瞧不起,一种鄙视的口气说穷......
我们中国正在不断变富,国家的脱贫也在不断落实,但是太多的人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呼着嘲讽口气说寒门一词。物质的丰富所带来的精神增长太慢太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知道又有多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青少年们变成阴郁的受折磨者。我不知道,但我很难过,甚至害怕。
我希望寒门一词再也不出现在你我的口中,我希望就算描述一个家境不好的人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话:他(她)虽然害羞不善社交,但是很乐于助人;他(她)穿的衣服虽然质量不好,但是洗得很干净;他(她)虽然没能去到清华北大,但是能凭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考一个好二本,他(她)真的很不错。我很佩服,很欣赏他(她)。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