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笔记:
第一天: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奠基之作,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其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兵法宝典,也是我们普通人的“成功学教科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系于此,不可轻举,一定要仔细省察呀!
这句话,不仅仅是《始计篇》的开头,也是统领全书的总纲。
他不仅把对战争的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还把军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本质提到兵法之首。
出兵打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何能够用最少的损耗打赢战争,如何创造稳赚不赔的态势,如何能够做到不战而胜……就是孙子兵法接下来要说的。
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不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直到今天,依然要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原因。
《始计篇》中,总结了孙子的优劣势分析法:“五事”“七计”和“十二诡道”,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庙算“五事七计”,方能借势而为。
孙子说的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是恩信使民,你的人民听不听你的。你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还是无道昏君。所以道是比较双方的政治,比较双方君主的领导力。
“天”,是上顺天时,“地”是下知地利。同样一件事,有时机才干得成,时机不对就不能干。
“将”,是委任贤能;
“法”是修缮法度。
人和、天时、地利三者都齐备了,然后才能举兵。决定举兵了,再选将,选谁做主帅。主帅定了,然后修法,他有领导力,能法令严明,令行禁止。所以是道、天、地、将、法,这个次序。
今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业,“识人心、辨人面”等奇谋技巧都只是锦上添花,而非本质。一场战争的胜利,本质还是要“五事七计”全面领先,从入关秋毫无犯,就开始“约法三章”。
第二天:
今天我们知道了:想要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兵贵神速,以战养战,因为战争一旦开始,拖不起,等不起,浪费的每一秒,都是离胜利更远一些。
生活也是如此,那些二话不说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机率要远远高于那些明日复明日的人。
金句:
1.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2.命运终将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第三天:
今天,我们来看看竞争的核心智慧:最好的战斗,就是不用战,不战而胜。
职场人“不战而胜”的不二法门,一是要培养自己的全局思维,二是要掌握竞争战略金字塔。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背景、天赋、机遇,而是有没有清晰的使命愿景,以及围绕这个战略目标而展开的战略性思考。
人很容易在复杂竞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组织也是如此。
长远的战略,才会让有内驱力的你每一个行动具有深远的意义,使你的努力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第四天:
通过前三天的学习,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孙子的思想:在做任何事之前,第一先考虑风险,第二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因为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忘记了背后的危害。
焦虑也害人出错,为什么呢,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你要他非战、非攻,要他等待,要他忍耐,他怎么能等,怎么能忍呢?战场上的统帅,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一刻不焦虑,这就特别容易出错。
那么这该如何避免呢?
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考虑问题。
今天我们学会了管理者的五大“知胜之道:能判断、懂带兵、做准备、会共情、会放手。
第五天: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善守的人,如藏于九地之下,守得敌人一点都不知道;
善攻的人,一攻起来,雷霆万顷,覆天盖地,让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和还手之力;
这样才能做到自保而全胜也。
但千万别以为“守”是保守的,是不进取的。
守,本身就是胜的积累,而且是加速积累!
从企业经营来说,简单的类比可以讲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问题,你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是攻,深耕在一个领域就是守。
从个人来讲,行行出状元,就是专注、坚持。任何一个人只要专注一个领域,五年成为专家,十年成为权威,十五年成为世界顶尖。
在经营上,你守住一个地方,能守出一个世界顶尖来,就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所以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深深地藏于九地之下,没人知道你水有多深,因为他们没有在一个地方耕耘过这么久,没有达到过这么深,你就能形成最高的竞争壁垒,别人进不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果你没有百分百了解对手,那就先用百分百的力气精进自己吧。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等待、在把自己训练到极致的过程中,引诱对手失误,你才能有百分百的机率夺得胜利果实。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1%的人拿走了99%的蛋糕,剩下99%的人靠1%的蛋糕糊口。
所以,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都要努力成为那1%的人。”
第六天: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孙子兵法》的作战篇,讲述本书最重要的三个核心思想:
先胜后战,以奇(ji、一声)制胜,扬长避短。
真正的排兵布阵,都作用在常人最容易忽略的暗面。真正的智将,他的功劳,只有自己知道。
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
能举起一根毫毛不能算力气大,看得见太阳、月亮不能算视力好,听得见打雷不能说你耳朵灵。
真正的善战者,不是把敌人打败,而是看见敌人已经败了,他才开打。
有一个词叫“单点极致”。
就是认定一个细分领域后,就专注深耕。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十全十美,只需要聚焦这个领域,把它深耕到极致,你就能获得巨大回报。
在如今这个时代,成功的最优策略,永远是单点突破。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
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基础工作、基本面就是“胜”,风口、捷径、奇思巧劲就是“战。”
我们的问题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总想取巧求速,最终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得到。
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普通人喜欢找捷径,但高手都在下笨功夫。
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布局,给自己留应急方案,危难时才有备无患。给自己多一种选择,变故面前才游刃有余。
长板理论有两大核心点:
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决定一个人上限的,不再是短板,而是你的长板。
所以一个人在成长中最重要的事,不是去弥补和规避弱点,而是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因为把时间花在长板上获得的收益,会远远高于花在短板上获得的收益。这里的长板,我的长处,就是我的实;这里的短板,我的弱项,就是我的虚。
但我们很容易去关注别人,却不注意自己的弱点。
同样,学习虚实,我们也不能只关注别人的虚实,而以为自己都做实了。
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有效的排兵布阵,其实都作用在人生的暗面:在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作战、排兵布阵必留奇兵做后手、与其疯狂弥补自己的短板,不如极力发扬自己的长板。
第七天:
军争第一难:以迂为直
我们都渴望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少受一点折磨。
但后来我们才明白,正是那些无用的尝试,甚至是不必要付出的代价,让我们慢慢寻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走的路。
有一句话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即便暂时走了弯路,但请相信,那些曾付出过的汗水和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到你自己身上。
军争第二难:以患为利
凡事都有两面性,从逆境中找到有利的一面,这是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逆商。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但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已暗中标价,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于你。
孙子曰:“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
真正的智者,会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生该走的弯路,你一步也少不了,你以为的痛苦困难,可能正是成功的前奏,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保持平常心,认真前行,才不会被浮躁的外界所干扰,从而远离越努力越焦虑的困境,更快地靠近自己的目标。
第八天:
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认知的不同。
年轻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些粗浅的人生道理,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
这种认知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能力不足、认知水平低的人,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聪明。
就像达尔文说的那样:“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还不自知。
绝大多数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能演《速度与激情》;
看到别人上台演讲侃侃而谈,会觉得这件事超简单,真轮到自己却异常紧张;
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随意发表看法,“摄影师的工作不就是拍照么”、“做广告不就是洗脑么”。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麦子如斯,人更甚之。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越是自以为是又不思进取,结果命运就越糟。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改进,在生活中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人的认知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无知”。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自知”。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盲知”。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真知”。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叫“无知之知”。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站得越高,世界也就越广阔,越丰饶。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认知的不同。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第九天:
今天我们学习了:相互驯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也是向上管理,向下链接的最好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靠欣赏和挚爱维持是不够的,只有融入理性的接纳和责任,才会获得情感的持久和永恒。
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唯有责任和担当,方能修得正果。
《小王子》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也正是因为他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就是相互驯养。
上下级之间相互驯养,夫妻之间相互驯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相互驯养,官府与百姓之间相互驯养……
驯养,就是建立联系,咱们之间有联系,我知道你会对我怎样,在什么条件下会怎样,
在什么情况下会怎样,在什么时间会怎样。我也知道,我该对你怎样。
驯养,就是爱与责任,期待与依赖。驯养关系是深刻的,但越深刻,也越脆弱,经不起任何一丁点儿背叛。
第十天:
四个心态
实际上,花好钱是最难的一部分。难在哪儿呢?这是人性之难,难在四个心态。
心态一:大钱花习惯了不知不觉,预算外的小钱反而舍不得花。
每天七十万家在花钱,一家一块钱也是七十万,但这每天都像水一样在流,项羽感觉不到。如果额外要花五万块赏钱,他就受不了。
心态二:算别人的账,不算自己的账。
项羽在处理这问题的时候,心里不是算自己的账,这次胜利能赚回多少。
而是算别人的账:“你凭什么要拿我这么多钱?你值吗?你配吗?”
然后心里就不服气了,不平衡了,不愿意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对方占便宜了。
项羽就是典型的这种心态,他觉得你们都是跟我混饭吃的,我打天下你们跟着混,还要我赏赐吗?
对于这种心病,只有一剂药能治:你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需要给他很多钱,不是因为他身价高,而是因为你身价高。不是因为他值钱,而是因为你的事值钱。
这就像大公司花10亿美金收购一些初创公司。
那穷小子才搞了一年半载,甚至可能还没收入的公司,能值10亿美元吗?他要拿了10亿美元,比我这个CEO还有钱了。
但是,如果你今天不收购他,明天他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颠覆你的市场,所以10亿美元很便宜了!
心态三:我怎么知道给他钱是对的呢?
比如担心买通敌将,钱给了,人却没买通,吃里扒外;那不是花钱买倒霉吗?
这种心态也很普遍,听上去似乎也有道理,但其实都是没出息的道理。
花了钱,却上了当,这本来就是你应该考虑到的。如果花了钱就能百分之百解决问题,那世界岂不是太简单太容易了?
而且有时候,花钱只是创造或排除一些可能性,从来就不是百分之百。
还拿上面的收购案为例,你不收购他,他说不定也干不起来,也威胁不到你;或者今天你收购了这家公司,明天又冒出个别的公司。
这都没办法,永远要想清楚,这时是因为我们自己太值钱。
心态四: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很多人也都没有意识到:多花冤枉钱,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
只有你花钱的面足够宽,你才能提高钱花到刀刃上的概率。
而一旦有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了,就百倍千倍万倍地赚回来了,这跟做投资是一个道理。
如果你想“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那是一厢情愿,是最没出息的想法。
钱,能帮你拉拢人心,帮你获取重要的信息。所以孙子才会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明君贤将,动辄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普通人,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
北周名将韦孝宽就是如此。他做骠骑大将军时,最能抚御人心,善用间谍。
他派入北齐工作的间谍,都能用命尽力。也有接受他金钱的北齐人为他通报消息,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能随时掌握。
其实你花钱的态度里,就折射出你的层次。
而如何花钱,与如何挣钱,几乎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更胜一筹。
因为如果你会挣钱,但不会花钱,一样干不成大事。
你即便挣不了多少钱,但很懂花钱,往往也能起到“致胜一击”的作用。
《茶花女》中说,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
低层次的人,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高层次的人,却把钱当作一种工具。
钱是个好东西,关键要看你如何看待、驾驭和消费它。
【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永远不算真正的问题,该花就花,才能拔得头筹。
2023—3—19 ——3—24
文字版源自十点读书平台,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