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地牛集镇有一个村落叫A村,村里人尚古,种地用古法,上土杂肥;庄稼也很少打农药,生虫了,撒草木灰;衣着也古朴,穿粗布裤褂;饮食亦追求天然,自给自足。人保持着淳朴的本色,邻里互敬互爱。
A村还有一个特点: 很多人家都酿酒,亦用古法,酒中自然蕴含着麦秫的清香。酿酒的人家酿的酒不光自己喝,也临街出售,顺便也代卖一些小菜,因而酒馆也应运而生。
做生意人都喜欢在自家门前栽一棵杏树,杏,“幸”也,预示着财运和幸福。说来也怪,栽了杏树的家庭都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因而,各家各户不管做不做生意,都栽了杏树。久而久之,A村便不叫A村,改为杏花村。
有一户人家,栽下杏树的第一年,杏树就开了花,正好他家女儿出生。便取名为杏花。
小杏花,粉面杏腮,天资聪颖,喜好读书,深得父母所爱。
一日,小杏花在门前玩耍,看到纷纷飘落的杏花,她惊呆了,禁不住在飞花中打起转转来。杏花在杏树下打转转的时候觉得自己也是一朵飞舞的杏花。一朵杏花“噗”地一声落在杏花昂着的小脸儿上,杏花接住这朵杏花,她把它放在手心里,嗅啊嗅,悠悠的甜丝丝的清香便钻进了杏花的鼻孔。她忍不住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真香啊,她想起了老师让背的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她知道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阳,也许是安徽的池州,但也保不定当年杜牧骑马到过咱牛集的杏花村呢!何况我们的杏花村也有酒家呢!想到这儿,她咯咯地笑起来。
她望着满眼纷纷飘落的杏花,觉得一瓣瓣地化为泥土太可惜了,何不像汾阳那样也酿杏花酒呢?
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大为赞赏。
杏花父亲做了很多尝试,连杏花都帮助他查找资料,把握好蒸煮麦秫的火候,以及掺入杏花的比例和发酵的长短等
……
因为酿杏花酒需要更多的杏花,于是杏花家又多栽了几棵杏树。后来连庄稼地里都改种了杏树。因此,杏花家的酒除了麦秫固有的香味儿外又增添了轻柔绵软悠长的清香,因为杏花家的杏花酒,杏花家的生意也更加红火。
杏花家也从不独享成果,虽然是自家第一个尝试,但他们还是把技术推广到了全村,带领全村致富。因而你现在再去牛集A村的时候,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杏花村了。除了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栽了杏树,地里也被开辟成了一片片杏林。在杏花盛开的季节,远远望去,杏花村就是天上落在皖北大地上的一片祥云,粉白中带着醉酒般的红晕,仿佛在滚动,在升腾。
杏花酒堪与汾阳的媲美,且自带着地域特点的不同风味,似乎多了那么一点甜,一丝淡雅,一缕清纯,一股绵长的幽香。
杏花姑娘也长大了,从小杏花变成了大杏花,农科大毕业返乡创业。她除了继承父业并在原产业上改进外,还打造出不同品牌的杏花酒,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现有资源,创建了“杏子甜酒厂”“杏仁儿加工厂”“杏肉果酱厂”,尤其是“杏子甜酒”成为老人孩子和女人们的最爱。
杏花村的年轻人不用再外出打工,杏花村有足够他们施展才能的地方。本村青年都不够用呢,因而还招来了外乡的合作者。
一栋栋小洋楼盖起来了,一条条笔直的乡道修起来了,一辆辆卡车满载而出,把杏花村的幸福送往了全国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