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投资理财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精华专题
对比日本、美国轻奢行业 我国轻奢行业该如何发展

对比日本、美国轻奢行业 我国轻奢行业该如何发展

作者: 61f9d217540e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09:15 被阅读0次

    上次我们提及我国轻奢品品牌未来将大有所为,但我国轻奢品牌相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我国轻奢行业该如何发展进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轻奢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千亿元

    我国轻奢品市场发展增速约奢侈品整体市场增速的2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2016年我国轻奢品行业消费规模从72亿美元增至121亿美元,CAGR达11%,高于我国奢侈品整体市场CAGR的6%,且占比仍有所上升。

    经光大银行通过富裕人群人数及轻奢渗透率、非富裕阶层人数及轻奢占比、人均轻奢消费金额等推算我国2020年轻奢行业规模可达1242亿元。结合前瞻产业研究数据,可以得出2016-2020年我国轻奢规模增速超10%。

    根据福布斯报告,2017-2020年中国富裕阶层人数CAGR为12.77%,到2020年人数将达3000万人,但轻奢品牌大肚显示年轻化,因此,福布斯根据80/90后和其他客群来测算渗透率,这两类客群人数占比分别为61%、39%。根据艾瑞数据、百度大数据测算富人人群整体轻奢渗透率占比为54.3%

    光大证券对富裕人群轻奢渗透做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富裕群体80/90后、其他年龄群体轻奢渗透率分别为74~86%、11~17%,则富裕群体轻奢渗透率为49.49~59.16%。

    根据国务院发布数据,到2020年,我国富裕人群、大众人群分别达3000万、13.9亿。再根据WIND数据、瑞士信贷银行数据、搜狗数据等分析我国消费主力人群、收入门槛、是否追求潮流品质等占比,测算出我国2020年轻奢群体人数为3854万人。2011-2016年人均轻奢消费金额CAGR达8.94%,结合轻奢渗透率与客群估算,未来几年我国人均轻奢消费金额增速仍为5%,预计2020年我国人均轻奢消费金额3222元/人/年,2020年轻奢市场空间为1242亿元,2016-2020年我国轻奢市场规模CAGR达10.28%。

    对比美日我国轻奢行业处哪种发展阶段

    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8685美元,相当于1974-1976年的美国和1977-1978年的日本。上世纪70年美国轻奢行业处于“品牌出现”时期,龙头度过成长,国民逐渐扩张,90年代进入“概念明晰”期。上世纪70年带日本轻奢行业进入“体量扩张”期,80年代设计师品牌蓬勃发展正式进入成长期,龙头体量逐渐从小众走向更广泛群体。

    除了经济发展情况外,我国人口结构、社会背景、消费趋势等均与美国、日本的七八十年代类似,而且我国刚刚经历“品牌出现”期,即将进入成长阶段。这也与美日七八十年代轻奢行业的发展类似。20世纪60-80年代掀起女权主义浪潮,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女性社会角色转变职场女性推动风格化轻奢品牌发展。

    在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失业率激增,为弥补丈夫收入的缺失,日本女性不得不走出家门进入职场,日本女性在二战以后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1975年石油危机后,女性就业人数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后日本女性就业人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平稳水平,直到近两年来才有所上升。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弱化男女差异的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品牌因此得到了日本女性甚至全球女性的追捧。

    80年代后日本消费从“量变”转向“质变”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购买更是未来展现自己特点,得到别人的羡慕和认可,因此,消费者不仅在设计上要求个性化,还有有更直观的品牌辨识度。例如,80年代期间,日本高档车进口量明显增长,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前夕,达20万辆。这一特征与近年中国进口高档车类似,2000-2015年我国进口高档车CAGR24.2%,达110万辆。光大证券认为,大物件、功能性的商品都如此,服装这种能时时展示的产品更能取悦追求个性的新一代消费者。

    在美国,随着女权运动的掀起,女性就业人口自1978年一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2008年以后略有下降,但女性在职场、生活的话语权不断提高,这也影响女性的消费情况。80年代许多品牌设计都反映了当时女性消费的社会角色转变。

    80年代美国消费者在物质层面得以充分满足,开始追求精神层面,进而催生了娱乐商品、车辆等满足个人内心追求的商品的个性化消费。更加具体地来看,美国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在80年代迅速发展,麦当娜1986年推出一张专辑销量就达2500万,打破28个国家的销售记录。美国女性开始追随麦当娜、惠特尼-休斯顿这样的明星,开始穿着个性鲜明、反叛不羁的服装等,美国消费个性化消费增长明显。

    对比美日我国轻奢行业该如何发展

    在日本,80年代日本轻奢品牌进入销量增长的阶段,并逐渐走出国门,70-80年代,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女性社会角色转变的背景下,日本批量小、效率高、附加值高、单价高的本土设计师品牌兴起。80年代初,主要轻奢设计师品牌走出国门,并在巴黎引起关注,随后品牌发展进一步加速。

    在美国,80年代各个品牌开始明确自己的地位,扩展品类,不断开拓商业渠道。Coach开始走上国际化陆续,将产品拓展到海外。Calvin Klein和Donna Karan 则开始尝试开设副线并运营成功至今。

    自90年代以来,我国轻奢企业初步完成了树品牌的发展阶段。类比美日,我国企业轻奢企业扩品牌、扩品类、扩规模发展刚刚开始。中国轻奢企业要横向扩展品类,并进行适量商业运作和大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中国本土企业轻奢市场的市占率。随着消费个性化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我国轻奢企业前景广阔。

    我国本土轻奢企业市占率较低,但也是我国轻奢市场主要参与者,Coach、Ralph Lauren、Tod’s等国际品牌,在国内轻奢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据Euromonitor数据,Coach品牌占中国奢侈品牌、轻奢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3.5%、8.5%。2016年我国轻奢品市场规模839.39亿元,其中,我国企业宝国国际、卡莱蒂尔、安正时尚、歌力思、朗姿股份、维格娜丝收入分别为18.55亿、16.03亿、12.09亿、11.33亿、9.74亿、7.47亿,市占率分别为2.21%、1.191%、1.44%、1.35%、1.16%、0.89%。轻奢市场市占率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大众富裕阶层数量不断扩张,高端消费人群对品质的不断追求,时尚女性对轻奢消费普偏好家中,未来轻奢普及率将不断提高,我国轻奢行业未来增长可观,虽然我国本土轻奢品牌企业市占率较低,但本土轻奢品牌还将有望逐步崛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比日本、美国轻奢行业 我国轻奢行业该如何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s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