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化仁(致某洒脱狂士)
温化仁是申义师院一君。
化人兄是有些见识的,甚至知道《淮南子》读过《管子》。虽然不是文学生,但见识总归是高于文学生有的,文学生读的诗书礼易他大概是不屑于读的。而之所以去学旅游大概不是什么分不够,而是想借了旅游行上万里路来抵偿他所未读的《尺书》罢。
化仁兄的见识是不单于《淮南子》和《管子》的,对于所谓戏一类也是有见识的,对一些见识短浅学生们老百姓才会喜欢的社团排出得戏是不屑于评价的。这些戏无非是有了形式,毫无专业水准,怎么敢拿出来拍?无非是些见识短浅的人在利用文学罢!不将文学丰富倒是称自己为文学社了。若化仁兄成了社长必不会如此的!
一向不屑于功名利禄的狂士化仁兄于是乎去了那文学社,要选一选戏部部长知道知道这些学生的戏了。
竞选演讲化仁兄自是大袖一挥尽驳世间俗人,引得台下观者奋而鼓掌,喝彩连篇。末了,评审者被唬住了,请了此君来作文学社戏部部长。
化仁兄上任,要排一出好戏,手下之人尽不堪用,调教数月,才勉强拿出一部丰富文学之戏。
此戏一出,就被请上了舞台,台下观众听的入迷,闭了目不出声,偶或呼噜一声喝彩,演出末了,观众竟因太入神而至于不知此剧。
化仁兄也对观众嗤之以鼻,这种高雅,俗人怎懂?
————————————分割—————————————
总有所谓读了两部典的文人是看不惯文学的一切的,他们认为文学当时极高雅的复杂的,所谓白话是不必要的,甚至于有了利用文学之言论,这是可笑至极。文学之产生是为大众以启发的,本身就是被利用的,何来“利用文学是为错”之论?文学的产品是给社会是给大众的!是十四亿人的文学,不是你几千几万认的文学。去你的清新优美去你的华辞浮藻去你的阳春白雪去你的诗意!这些文学不该是多数的,多数的文学该是直白的该是乡里老太都看的懂得!莫要读了两部书就来谈你的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