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9-19 23:22 被阅读0次

第三条:知行合一。

与一般君子不同,王阳明完全不讨论知和行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主谁次,谁本谁末的问题,而只是一个劲以呼吁行动,行动,行动。

他认为知和行并不存在彼此独立的关系,而是两者本为一体,不可割裂。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先讲“未有知而不能行者”,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我知道事情该那样办,但是行不通。王阳明说,既然行不通,就证明你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因此在王阳明那能不能行得通是判断知否的基本标准。他本人在似乎完全办不到的情况下办成了那么多事,就是不受预定的知所束缚,只把眼睛盯住行的前沿,行的状态。他认为行是唯一的发言者。

王阳明不仅没有给那些不准备付之于行的知留出空间,也没有给那些在行之前过于得意的知让出地位,这让我们颇感痛快,认为平日见到的那些大言不惭的策划顾问、研讨方案实在太多,见到的那种慷慨激昂的会议报告、演讲、文件更是多得难以计算。有的官员也在批判文山会海,空谈误国,但批判仍然是以会议的方式进行的,会议中讨论空谈之过,时空谈又增加了一成。

其实大家也在心中暗想,既然你们知之甚多,为何不能行之一二?王阳明先生让大家明白他们无行,只因为他们无知。他们未行只因为他们未知。

既然重在行动,那么有谁指引?前面说了,行由内心指引,也有良知,所以这内心足以包罗世界,这良知足以皆通天下。因此,完全可以放手行动,不必有丝毫犹豫。

与一般的哲学观点不同,这三点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的内心,我的良知,我的行动。这个稳定的主体就组合成了一个中心课题。我该如何度过人生?王阳明既提出了问题,又提供了答案,不能不让人心动。

虽然意蕴丰厚,但王阳明词句却是那么简洁,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共才11个汉字,则实在是君子之道的新形态、新境界。

相关文章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随感 | 痴迷于《中国文化课》

    《中国文化课》一书,664页码,看入迷了,完全不想写文,今日只看书。 看到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了解和学...

  • 2022-03-16《中国文化课》-12

    今天开始看本书的第三单元,总标题是“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导读: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1、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有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那么...

  • 开悟究竟是咋样的

    中国三教究竟在教你干啥,释儒道,普遍认为道家修身,佛家修心,儒家修行。其实这些都是偏见,王阳明说过真正的开悟也好,...

  • 知行合一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 一句话概括一家

    儒家;为学,日益。道家;为道日损,一至于无,无中生有。佛家;放下。 儒家;学而优则仕。道家;无为无所不为。佛家;灵...

  • 《传习录》精选20句

    王阳明《传习录》,品读“心学”第一书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

  • 儒家道家佛家

    30岁-儒-修身-仁义礼智信 40岁-道-修术 50岁-佛-修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sz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