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不是人见人爱的呢?恐怕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命题!?
话头来自近日弘毅乐学书院的每日线上学习经典和最近一次的周末中心组的“云例会”。
从“近君子,远小人”,开始,再到“损友”、“益友”和“损益三乐”篇,书院在霞君和小金老师等引领下,把交友、兴趣问题的探讨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在学习《论语》有关章节时,我请教北师大哲学院博士导师、儒家文化教授李景林先生时,景老教给我的几段指教:
“ ’远小人,近君子’,是处世应遵循的原则。不过,孔子只说’里仁为美’。
君子小人之辨,在现实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如眼里揉不下沙子,崖岸过峻,亦会有自我封闭之虞。
孟子评价伯夷叔齐、伊尹、柳下惠、孔子之语,可以参酌。”
强公、强师和景老(右起)对比之下,感觉领读老师霞君领读中,对于交友的标准和做人的日常行为解说得到位:一个人养成“骄奢淫逸,宴饮无度,放纵无状”的坏习惯,不仅有害身体,而且她列举出中国第一批炒股发家暴富之辈的普遍下场,基本全军覆没,因为都是不自律,不上进,吃喝嫖赌。于今审视这些过往人与事,令人唏嘘至极;其结论就在于一个“度”和一个“志”的问题!
“度”,或许是哲学概念,是一个方法论范畴的问题,表示做事原则要恰当和中和;而“志”,却是一个人的终极价值的问题,即人生到底要什么,到底要去哪里,最终以时空等诸维度的结果记录——说明了“我是谁”的人生终极问题。
放眼望去,古往今来,绝对做到完人境界的人,恐怕不多,甚至没有。倘若退一步看,即使没有完人,接近完人,或者不是完人却让人十分心仪的人,却是存在的。至于自己做人的尺码,即使离完人有些距离,也用不到失落,即使行为时有略略失度,只要不伤害到别人,自娱自乐,也并无大碍,他人不必过多苛责。
“勉强想(西天)就错了”——苏轼最后一句话曾经与我家女主多年来、多次探讨这个话头:如果一个人酷爱打扮自己,把钱和精力花在去美容院、去美化自身的同时,是不是就是为美化周边环境做出了贡献?同理,如果一个人闲下来就呼朋唤友出门与朋友喝二两的人,是不是也对和谐社会做了积极贡献,不应该过多指摘?当然,这个讨论历时多年,长时间无解,后来双方懒得再论,也渐渐地理解了对方,偃旗息鼓了;但在两方血气方刚年份里,这是个需要有清晰结论的问题。明眼人看得出来,正方排在前面,反方列在后面,通常在前面的一般是正确的,是胜方,是主导价值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必须要重点阐明本文标题的指向:上周末“七夕云例会”,同道张献文师兄给参会的中心组开小灶,讲授苏东坡。近一个小时,时间不宽裕,大家和我,也都没有听爽,普遍反映是,应该请献文兄再多讲几回,形成一个系列讲座最好。
记得开场白中他仁兄说了一句话,让人心中一颤,愚深以为然:“人见人爱的苏东坡!”殊不知,此乃教科书式的评价。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中国20世纪四大名传之一)里,这句话可以找到出处。
林语堂是借其喜爱和推崇苏东坡的,但同样也不忌讳批评之(以调侃的口气,透着苏粉儿气息)。他评论传主苏东坡道:“生性倔强,絮聒多言”、“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是酿酒的实验家,是嗜酒成癖者”。
在这本誉满天下的传记里,可以读到对于苏东坡的的种种正面评价,但也可以领略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通过细细地品味解读,我觉得倘若苏东坡再世,且就在我等身边、朝夕相处,再用挑剔的眼光对之剖析,可就不一定是“人见人爱的苏东坡”了。历史的记载也相印合。据传记中说,在同朝和身后,苏东坡不仅为奸臣蔡京等所忌,加以迫害,起因自然是价值观的根本对立;苏东坡也为大儒程颐先生等流所疾,势不两立,起因是苏东坡口无遮拦地调侃这位道貌岸然的帝王师和一派。
千秋功罪,任由评说,谁是谁非,自有公论。我觉得,当一个人有血有肉地站在那里,无论古今中外,绝无例外,旁人一定会有褒贬臧否。同理,对于一个目标人物和事件,无论旁人走近之还是远离之,从来不是单项选择的。进一步说,一方面,不仅是目标的好与赖——够不够资格被看客青睐;另一方面,也更需要观者的眼光和机缘,有没有评判之水准和走近的可能。
“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无论如何,世界上有一类人是幸运和值得尊敬的,正如小金老师点评和提倡的四个字概括的那样:“乐道人善”。我理解其大意,是指厚道和宽容的一种人格;也如上文引用景老说的那样。这种人不是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不是以津津乐道他人的不足为己任,而是放下自我、宽以待人的人。
几十年人生和职场生涯中结识的良师益友中,有很多不是缘在教室和庙堂中,恰恰是相识而结交于酒桌之上,我至今还是持有这个看法——虽然有失偏颇:那些酒局上的豪饮者,往往都是外向、敞亮的人,容易接近,也通常会招人喜欢,虽然偶有意外状况,或者酒后话多,或者抱盆而歌,但在一个盛行“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文化语境里,遇到这样的性情中人,你也会被感染得开怀大笑、开怀畅谈。
诚然,苏东坡和与之相像的豪放文人,有其放荡不羁的毛病,也的确不是人见人爱,但愚以为,凡是真心喜欢和着迷苏东坡的人,值得交往作为好友,亦值得尊敬作为同道!
扬弘毅乐学,弃追逐名利行者铁陀于西澳辛丑七月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