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室有一个很厉害的设计师叫小刘,因为他是整个工作室的设计师里改稿次数最少的,也是过稿率最高的。倒不是小刘这个设计师的作品超凡脱俗,有多么的厉害,而是他搞定自己的客户非常有技巧。举两个他和客户沟通的场景给大家分析一下。
image有个需要做产品海报的客户,是由他接待制作的。这个客户非常的刁钻,要求也极高,小刘也是被这个客户要求改了三四稿。有一次这个客户又来找小刘给他做一个产品海报。风格换了三四个,最终选择了科技风,但是他却要求小刘在保持科技感的同时还要做出古朴的感觉。这可难坏了小刘。苦思冥想以后,小刘给他做好了一个海报的样稿,谁知客户看过以后却还说差点意思,让他再优化优化。这种虚无缥缈的要求,其实是很难把握的。于是,小刘便对客户说:“对不起,我一会时间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方案。如果是您来做,您有什么想法吗?我参考下给您再改改。”客户一时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说,“我先想想吧。有想法了,我告诉你。”结果时间一晃而过,到了要用图的时候,客户也没想出什么好的想法,最终接受了这张海报。
image还有个需要做企业宣传册的客户,小刘也是为其做了两三稿,最终客户还是不满意,但是也说不出需要怎么修改。不过这个客户,显然有充裕的时间,打算慢慢的磨这个画册。于是当小刘又改了一次稿件后,也是觉得不胜其烦,于是也使用了和前面那个客户类似的招数。他对客户说:“现在改了三四稿了,我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了。不知道您那边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求呢?我可以结合一下再改改。”客户当时也没有答复,等了差不多一周后才随意的给了一点要求,无非是调了一下颜色和字体,然后就过稿了。
image其实小刘之所以每次都可以这样轻松的搞定客户,秘诀就在于他巧妙的运用了心理学上的“角色效果”。就是说,如果你给某人安排了一种身份,比如公司领导,经理,学生,老师等等。这个人就会假设自己处于这个角色中并逐渐适应,按照这个角色去思考问题,工作生活。这一点其实在职场上很常见。比如你熟识的某个同事,原本大家平级工作,某日他突然升职做了经理或者某个领导,你会发现他就好像变了个人。这种“角色效果”,在工作中的运用还不止如此。比如,许多人在遇到工作需要同事配合,理解支持的时候,做不好协商工作,此时不妨运用这个心理效果,让其“设身处地”的来想想,或许就会收到奇效。
image我是肥宅,关注我,一起成为老板眼中不可缺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