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将过期的蜂蜜再次回收到原料厂,并没有当即做出销毁处理这一事情在网上发酵。
无论这些过期的蜂蜜是会被元两场销毁,还是再制造做二次销售,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些蜂蜜即使销毁,也会被社会公众认知为二次销售。
那么,为何在中国,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为何屡屡出现各种‘造假’问题呢?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百年企业,在中国最多有十家,在日本,百年企业是中国的数十倍之多。更不要说欧美百年老字号的企业。
中国人向来以‘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等等自称,可是,我们回过头仔细看看,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是否‘玷污’了这些名词?
难道这些字眼说给其他国家的人听吗?
在中国,利字当头。
老祖宗说不要忘本,我想这些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想必连爹妈都不知道罢了。
中国经济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毁了自身招牌,百年基业就此毁于一旦,孰轻孰重,这都不晓得?
现在,连百年老字号‘同仁堂’都有‘伪劣’产品,那么,那些新兴药企的药片,只需要更换一些颜色,再售卖,同样减少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餐饮、药企在中国,屡次达不到标准,出错的次数,都比老年人吃药此处都多?
监管部门是否做出自我检讨?你们是否做出相应的措施?
或者是左手金钱,右手美女,被这些药企收买,只要不闹出人命,就无任何大碍?
为何不对这些企业做出更大的惩罚?
在美国,一家药企犯错,惩罚到几乎破产,在中国为何不能这样做?
难道感觉打自己的脸吗?
有关部门会说培养一个企业,耗费的资金、金钱乃至人力等等无法估量。
我想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药企是救人,而不是杀人,一旦药企制造劣质药片,其后果是否能担当起来?监管部门是否能够负起责任?
毕竟,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我想,在中国,只要在监管惩罚力度上百倍的惩罚,那么,中国的假药,假食品都会减少,再次,我呼吁更多人能转发出去,让有关部门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