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2 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的时候,讲世间道理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的,因循善诱的给人伤着的这种口气。其实这样一个态度不代表他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
3 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在于,在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具行动能力,有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孔子在后世流传的这个形象有很多是学生们用自己的爱戴给他加上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他一种传导出来的内心有一种饱和的力量,这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善养我浩然之气”,就是天地之间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强大。天人合一就是一个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什么?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它一定有你跟生物之间,跟动物之间,你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有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这样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如果我们学会了提取锻造,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子那样的心胸。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流露出来的更多的东西是颜色上非常和缓,教给你日常的道理,但是他内心非常的庄严,他的内心里面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3 “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面对困境,难的不是说他生活在这种困境中捱过来,难的是他的生活态度。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知足常乐的精神。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阔的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孔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你内心的安宁。孔子认为最高的那个境界就是一个人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没有抱怨,他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仍然不能从他的生命中被剥夺。
4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那就是“恕”。孔子告诉子宫, 你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就这一个经验够你活一辈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己欲力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尽取譬,可谓人之方也。”。每个人我们自己都想让自己树立起来,你要是想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你就去立别人,你也努力帮别人立起来。每个人我们都想发达,我们自己也想发达也让别人发达。“福来者福往,爱来者爱返。”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