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富养自己的方式:学会把自己“藏起来”

富养自己的方式:学会把自己“藏起来”

作者: 七彩人生OCL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23:04 被阅读0次

杨绛先生说:

“别晒幸福,别晒甜蜜,别晒发达,也别晒成功。

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晒总会失去水公藏才是保鲜的最好方式。

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

晒娃,晒包包,晒名车,晒美食……似乎,都成了日常。

打开微信,开屏即见。

似乎,生活的每个缝都充满了"晒"文化。

那么,到底"晒"好,还是"藏"好呢?

鬼谷子言:天地之道,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藏”,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智慧。

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

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才能活得好、走得远。

人生下半场,学会“藏”的智慧:藏“言”、藏“心”、藏“气”

01

藏言:

收敛语言,把握分寸

作家刘墉,讲过一段对他影响至深的经历。

早年,他和太太到巴黎游玩。恰逢午餐时间,旅游团的游览车停在卢浮宫附近。

刘墉就仗着曾经游览过卢浮宫的经验,拉着妻子跑去参观。

回来后,他眉飞色舞地炫耀着,自己以多么惊人的速度浏览了诸多世界名作,并买了纪念品。

不曾去过的众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一位女士更是羡慕地问:“门票贵吗?多少钱?”

刘墉怔住,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和太太因急着参观,居然忘记买门票了。

就在刘墉一脸尴尬不知如何回答时,那位女士看出了他的尴尬。

她立马话锋一转,指着远处大声说道:“看,那不是埃菲尔铁塔吗!”

并且,她还在别人也发问刘墉时,截住话头,转移话题,巧妙替他解除了尴尬。

那位女士的做法,赢得刘墉由衷的敬佩。

此后,生活中刘墉与人谈话,也学会处处留有余地,既不把话说死,又能顾及对方颜面。

最终,他成为粉丝心目中最受欢迎,也最会说话的演讲家。

这世上,比能说会道更难的,是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正如《淮南子》中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有些话,该藏着,就别四处宣扬;有些事,明白了,就不要再句句说透。

不该说的话,毫无分寸地直言不讳,只会暴露自己的愚昧无知。

懂得收敛言语,三缄其口,是处世的清醒,更是做人的智慧。

02

藏心:

收心养性,戒骄戒躁

《格言联璧》中说:“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欲想立事,需先立心,一个人的内心,会决定其人生的价值。

巴金,被誉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家》、《灭亡》、《春》、《秋》早已成了文化界的瑰宝。

但每次文学名流的会议上,他又都能藏的住自己,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其他人夸夸其谈时,他都蜷缩在角落里静静看书,不得已时,才出来简单说两句。

他将56万的稿费捐给上海的希望工程,从不让媒体报道。

还把自己珍藏的书、以及不计其数的文稿捐给文学馆,也从不说给人听。

也正是因他的深藏不露,收心养性,才得以成为文学界的一股清流。

他常说:“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藏心”,在高处不骄,在低处不燥,他们守的住“心”,本事不外露,不张扬,积累的都是人生的沉淀。

曾国藩在征讨太平军前,他的岳父曾对他说:“宝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深藏若拙,是为利器。”

再锋利的剑,若耐不住寂寞,时日多了,也就钝了、废了。

只有适时的隐匿,在最需要时出鞘,才称得上利器。

曾国藩虽一生显赫,官居高位,但他懂得修身藏心,却也能安度一生。

《菜根谭》有言: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懂得藏心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所谓: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人生高低错落,能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内心。

俯下身来,藏点锋芒和张扬,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03

藏气:

适当停顿、沉淀自己

《昭德新编》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水面平静,倒影才会清晰;心灵平静,智慧才会降临。

所谓“藏气”,就是收敛急躁的心,简单生活,给自己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人生在世,唯有沉下心来,适当停顿,让心归零,才能重新出发。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徒弟问老师:“师父,您看以我的资质多久才能开悟呢?”

老师说:“十年。”

徒弟又问:“那么我平日加倍练习呢?”

老师道:“二十年。”

徒弟不忿继续追问:“那么我不眠不休,星夜兼程的学习呢?”

老师说:“那么你一辈子都开不了悟。”

其实生活中,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东西,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

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因为越尝试抓紧的东西,从手中溜走的速度越快。

正如《菜根谭》所言:“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人生祸患,非取舍不能避之。”

水的清澈,不是因其不含杂质,而是因它懂得沉淀。

人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因它明白取舍。

适时的停顿不是消沉,而是以心审视浮躁,并在宁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这样一句谚语:渔夫在无法捕鱼时,就会修补他的网。

深以为然,人生之路,亦要如此,不要担心因停顿让自己落后,与其负重前行,不如稍作休整。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适时的停顿,也是一种格局,心一执著,万事便不得自然。

人生,放慢脚步,挽留从容,才能轻装上阵。

04

所有的藏,

都是为了厚积薄发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有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聪明的人都懂得藏,藏住自己的锋芒,藏住自己的傲纵,藏住自己的急迫。

让谦逊来收敛自己的内心,让顺应养护自己的健康,再适当按下暂停键,让自我得以沉淀。

“藏”,看似慢了一步,实则是万物之根基。

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厚积薄发。

就如竹子,用四年的时间长三厘米,却在第五年开始,以三十厘米的速度增高。

然而,若没有前四年在地下的扎根,就没有第五年的飞速生长!

这便是藏的智慧。

不管人生行至何处,懂得藏而不露,方更易行稳致远。

因为所有的收与藏,都是为了来日更亮的光明,更快地生长。

藏好“言”,不狂不妄,不嘲不讽,保持缄默,让人际更融洽;

藏好“心”,不浮不躁,不骄不傲,保持谦卑,让生活更顺遂;

藏好“气”,不急不迫,适当停顿,沉淀自我,让人生更从容。

生命的馈赠,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都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愿我们知藏,善藏,向内夯实自身,静待机会,一鸣惊人。

在“藏”的过程里,成就自己

人,一旦藏久了,就会变稳。因为心静得下,也沉得住气了。在藏的岁月里,不是让自己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更不是让自己得过且过,沉沦懈怠。

而是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当中,深谙人心,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也认识到了人性的变化多端,却总是在相关的范畴内起起伏伏。这样一来,自己便能够慢慢养成一套适合入世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和逻辑,成就自己。

一个人,一旦在藏住自我的过程里,看似销声匿迹,其实是在修身养性,不断自我打磨,积极成就自我。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便能体验到“藏住自己”的收获。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收回外在的关注,转而“向内看”,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自我情绪和思维活动中来认清真实的自己,看清情绪背后的真实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不逃避、不排斥,体验内心真实感受,即使面对自己的不足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开放、持续觉察的心拥抱现在的自己,收回注意力放在当下,让内心回到平静的状态。

当我们开始活在当下,便将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成为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之前有读者朋友问我,人到中年,财务自由,怎样富养自己? 我告诉他一句话: “勤能养财,学能养识,善能养福,乐能养寿...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

    读书,可以丰富你的内心与精神,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便是读书。 从一个人的...

  • 富养自己

    女人怎么富养自己? 不是买包,也非化妆,更不是买名牌服装。 女人富养自己,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读书,富养你的...

  • 后半生富养自己的方式

    后半生富养自己好方式 后半生富养自己好方式——睡觉 余生不长,且行且短。 年轻时,我们总是想着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行走

    人民日报》分享的五个有关行走的要点,推荐给大家: 1.行走遵循“357”法则 世界卫生组织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

  • 女人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

    稻盛和夫说: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深以为然,尤其是女人。 人们常说“穷养儿,富养女”...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行走

    爱因斯坦作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可谓惜时如金。 但是在紧密的工作之下,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抽出半小时...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运动

    有人说,人间就是一个剧场,我们都是剧场里形形色色的演员,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睡觉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大家一定觉得睡眠是一件多么稀疏平常的事情,还有什么必要拿出来...

  • 富养自己

    上个月女儿在学校花费近5000元,几乎花掉了我的全部月收入,在这5000元逐步消失的过程中,女儿的消费过程经历了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富养自己的方式:学会把自己“藏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cv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