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答:社会危害性
(p91)解: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行。其中社会危害性是最本质、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是指?
答:不构成犯罪
(p91)解:因为有些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刑法将这些行为 规定为犯罪。但是并不是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会被刑法规定为犯罪。许多行为虽然危害社会,但是程度轻微,不被认为是犯罪。
《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明文规定了“禁止吸食,注射毒品”,但并没有对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规定犯罪,应如何理解。
答:虽规定了禁止吸食注射毒品但并没有对该行为规定刑法后果,因此不能认定为犯罪。
(p92)解:刑法实行罪刑法定原则,司法机关不能直接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定犯罪。只有当某种行为被法律规定为犯罪时,该行为才是犯罪。国家有许多法律,并非被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当法律对某种行为规定了刑法后果是,该行为才是犯罪。
犯罪的本质是?
答:对法益的侵害
(p92)解: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取决于他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人的生活利益。所以,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犯。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的特征包括
答: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应受处罚性。
(p91)解:根据《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而是依法应受法律处罚性。
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错误的是?
答: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
(p93)解: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统一的。刑法之所以禁止某种行为,是因为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住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或基础,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可以说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实质(实质的违法性);违反成文刑法,是形式的违法性。而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是统一的。
属于犯罪的法定分类的有
答: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身份饭与非身份饭;亲告罪与非亲告罪;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
(p94)解:犯罪的分类包含理论分类与法定分类,重罪与轻罪;自然犯与法定犯;隔隙犯与非隔隙犯属于理论分类。
自然犯
(p94)答:自然犯是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
隔隙犯
答:隔隙犯是指在实际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村子时间、场所的间隔的犯罪。
身份犯
答: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或者刑法加重、减轻的法定事由的犯罪,称为身份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