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个学校里面读书,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档次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们只是因为高考这个制度,这个相对公平的制度,从天南地北的地方,聚在一起读书四年。
这里的公平并不是全方位的公平,而是在考试层面上,相对的公平。
事实上,这四年,处处不公平。
有的人家里条件好,四年大学只要能毕业,家里就给安排工作。
有的人家里条件一般,四年以后自谋出路。
有的人家里条件很差,这四年的饭钱都要自己勤工俭学赚出来,毕业以后不仅自谋出路,还要补贴家庭。
有的人脑子比你好,家里条件比你好,关键还比你勤奋。
有的人脑子没你好,家里条件也不好,还拎不清,混吃等死。
可这是两个极端,绝大多数人,都是家里条件不上不下,安安稳稳的学习,考试,答辩,毕业。
所以,请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特别宏伟的目标。
在20岁左右的年纪,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特别宏伟的目标,其实很容易有挫败感。
特别是目标落空以后,那种失落感最为致命。
年轻人,不怕失败,就怕失落。
失败了爬起来的见过很多,失落了破罐破摔,我见的更多。
其实,我们在大学里面,总是羡慕那些自律的人,羡慕那些有目标的人,羡慕那些成绩理想的学霸。
可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你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奋斗。
其实很多人,没有退路,就好比山里考出来的学生,如果不努力,也许真的一辈子就离不开那个屯。
压力这玩意,有时候是一种的动力。
有时候,是刽子手,让你绝望。
所以,别去想太多了。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超前消费,不为爱寻死觅活。
好好的毕业,拿到学位。
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的学生。
很多人总把好这个标准放的太高了。
平平淡淡的生活,反而看不上。
很多人,大一进去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
大二的时候谈个恋爱。
大三的时候失恋了才想起来自己大一的时候有个目标。
然后大四开始拔苗助长,最后失落,渐渐绝望。
捶胸顿足,怨天尤人,心态崩盘。
四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自己的消费欲望远超自己的消费能力。
努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时候跨度往往经历好几代人。
高考只是一个节点,大学四年也只是人生一段过程。
有人确实这四年,改变了一生。
但是,如果四年改变一生是常态,那世代积累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寻找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现在想想,也许不把特例当常态,就是一种成熟。
习惯平常,就是一种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