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樊登读书上重温了一遍《原生家庭》,一边听一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深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深远了。
书中提到了“有毒的父母”,这种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巨大,往往一次就给孩子造成重创。
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被作者分为七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除了这七种之外,还有一种是“有毒的家庭体系”,作者说,这一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它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感受、规则、交流和观念,是逐渐积累而成的。
我想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即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在父母影响下,构筑了一个完美父母的假像,甚至会认为父母的虐待是理所当然,他们会否认父母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并且会自欺欺人地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合理化。
文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叫桑迪的女孩,曾在青春期未婚先孕,此后其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她的“劣行”,甚至将桑迪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这件事,而桑迪一直对家人充满内疚,认为自己让父母颜面尽失,觉得所有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极力为父母的虐待开脱。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里的桑迪真的很不幸,她本身遭遇了身体和心理上双重的伤害,回到家里,还要被父母不停地数落,甚至是把自己推向“罪恶”的一方,在此后的人生中,要长期承受自己的“劣行”带来的负罪感,很难想象,她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她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怪到自己头上,觉得自己令父母蒙羞,不配获得美好的生活,也很难相信自己是被无条件爱着的。
言语上的虐待会导致孩子极度缺乏自信,这甚至比身体上的可见的虐待更为严重。长期言语虐待,会导致孩子的“3P人格”,即拖延症、完美主义、心理瘫痪,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是“我真后悔生了你”或“你怎么不去死”,而可怕的是,这种话在很多家庭里长期存在。
其他几种的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在此不一一展开说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往往各种心理问题,都来自于原生家庭,所以,怎么对待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一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持续阅读和学习,很可能复制自己父母的行为模式,又来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把无辜的孩子“推向深渊”。
当然,书里也提到过如何摆脱父母的影响。有具体的方式和例子,很有指导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听读书会,或者干脆自己买书来读一读。
做一个成长型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也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他人,这是我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