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由台湾六个编剧编写的六个有关家庭教育的网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线。豆瓣评分高达8.5。
很多人之前看过日本的《告白》,里面整体黑色风格,把人物的细枝末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看完更是满头大汗。
《你的孩子》初看起来似乎是台湾一如既往的清新风,色调非常干净,整个画面看起来甚至有些唯美。
但在这些唯美的镜头下的每个看似美好的小孩都在经历父母的“暴力”。他们没完没了逼迫孩子要努力考“满级分”。
里面很有趣的部分是你明知道每个故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都是在抨击当代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但你仍然想一直看下去,因为里面很多故事都用了隐喻。脑洞甚至可以说开的非常大,比如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妈妈就买了一个可以让孩子无限循环过同一天的遥控器。
为了让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她可以按下遥控器,让孩子一直停留在周三,每天醒来都是周三。
这个故事的风格有点模仿《忌日快乐》,那种无限循环同一天,一道题听10遍甚至无数遍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崩溃。
最后一个故事的风格有点像《人类清除计划》,但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妈妈便不能再继续住豪宅,就得回到鸽子笼居住。
如果因为胚胎劣质或是考试低于20分,则要被清除掉。而母亲唯一的生活就是督促孩子学习,他们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一个成绩好的胚胎,然后以此过上不错的生活。
看的时候我背脊一阵阵发凉,对于那些没完没了逼迫孩子的母亲我感到绝望和难以抑制的心痛。
突然想起童年的我何尝不是这样,小学每次考试我都是第二,但爸妈一直不满意,认为考第二很丢脸,于是非要逼我考第一。
为了刺激我他们说只要我考第一就给我买自行车。但是我小学毕业前依旧还是考第二,哪怕我真的努力去做了,但我就是做不到,于是我被威胁说要把我挂在房梁上打。
后来长大之后我回想起来,我整个小学不知道用我的屁股弄断了家里多少根苍蝇拍,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因为害怕而疯狂地冲出门外就跑却又被逮回来一顿打。
那是童年里的噩梦,也是直到现在想起来也会害怕的过往。但我小学哪怕考第二成绩也够不错了,我从小也很乖巧,我不知道我有什么理由可以被打,但我就是被打过无数次。
所以长大一点后的我特别叛逆,尤其是高中,天天和差生混在一起,本来成绩不错,但天天忙着打篮球和看高三的哥哥打篮球,成绩越来越差。
高中的时候更是因为不合群而把自己天天蜷缩在角落里跟自己玩游戏,一直玩到高考前一周,因为不想出去打工而努力考上了大学还学了感兴趣的专业。
大学更加叛逆,因为没人可以再管我,所以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上面写着要谈很多段恋爱,要打架,喝酒,抽烟,纹身,剪短发,挂科......
凡是能让我爸妈不开心的事我全做了一遍,不过即使我当时恨极了他们的教育方式,但我的底线是不自杀,不犯法。
后来我做了老师,因为我不想成为我的父母那样的人。所以我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我把他们当朋友,听他们跟我分享一切有趣的或者不开心的事。
就是那么奇妙,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我也很敬重我,他们会课后邀约我去家里吃饭,一起打篮球打王者。我终于还是成了和父母完全相反的人。
我完成了我对于他们的报复,我没有用恶性手段来报复他们,因为我知道如果报复他们应该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过去错了,而不是用伤害自己来报复他们,因为那样终究是报复了自己。
父母毕竟也都不是教育专家,当然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陷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里。但说到底都还是爱孩子,但作为孩子的我们,如果依靠报复自己来报复父母,始终并不能达到任何结果。
作为父母,的确应该多去关注孩子本身,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像朋友一样和他们共同成长。
作为儿女,的确也应该接纳父母的不足,勇敢地表达自己,和他们一起进步。
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我真的希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能够是亲密的,共同进步的。希望这部电视所带来的启示能够让身为父母的你们能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看看。
网友评论